關于“孔乙己文學”背后的大學生就業問題的調研心得
關于“孔乙己文學”背后的大學生就業問題的調研心得
□青雨露(城市與環境學院2402班)
2025年1月15日,向日葵實踐隊圍繞“孔乙己文學”背后的大學生就業問題,展開了深入的社會調研。此次調研旨在剖析就業市場現狀,為解決大學生就業難題提供思路與支持。我作為實踐隊的一員,在為期十多天的調研活動中收獲了很多。
“孔乙己文學”在當下網絡引發熱議,不少大學生用“學歷是我下不來的高臺,孔乙己脫不下的長衫”表達就業困境中的迷茫與無奈。這種自我調侃,反映出大學生在就業時的心理落差與焦慮情緒,也凸顯了就業市場的嚴峻形勢。在網絡平臺上,尤其是小紅書這類青年用戶集中的地方,關于“孔乙己文學”的討論熱度極高。我在調查“孔乙己文學”背后大學生就業問題的過程中,接觸到大量的信息和觀點,內心久久不能平靜。這一現象不僅僅是簡單的網絡熱詞,更是當代大學生就業困境的集中體現,背后隱藏著諸多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的問題。
我通過分析評論文本及發放問卷、訪談等方式,了解到大學生在就業時負面情緒占比較大,具體呈現為焦慮、迷茫和不滿。在“教育與職業挑戰”方面,許多大學生對教育和就業回報之間的不對等感到失望,“讀這么多書有什么用,還不是找不到工作”這樣的言論屢見不鮮,他們質疑高等教育帶來的就業回報。在“教育與職業選擇”上,不少人對自己的教育背景和職業選擇充滿矛盾,教育背景與就業市場的脫節,以及傳統觀念與個人興趣之間的沖突,讓他們對未來職業選擇迷茫困惑。比如,有獸醫專業碩士在電影院干前臺,這樣的情況并非個例。
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高學歷不再是稀缺資源。2024年高校畢業生人數高達1179萬,2025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到1222萬人,同比增加43萬人 ,大量畢業生涌入就業市場,使得崗位競爭異常激烈。如今,大學生為五千元的平均月薪叫屈,放棄白領工作去做體力活兒被視為勇敢脫掉“長衫”,各種圍繞“長衫”的討論層出不窮,這反映出大學生在就業中的迷茫與無奈。
從個人發展與社會壓力的角度來看,大學生在追求個人發展過程中面臨著社會壓力和家庭期望的巨大沖突。因為學歷背景,他們在求職時可能被認為工作不穩定而遭拒;家庭期望他們從事“好工作”,如公務員、教師等,這使得他們在就業選擇上受到諸多限制。在“工作與家庭關系”方面,家庭對職業選擇的干預也增加了大學生的心理負擔,選擇不符合父母期望的工作,可能會遭到家人強烈反對。而在“社會現象與個人發展”上,學歷貶值、就業市場不景氣等現象,讓大學生即便放下高學歷身份,也難以找到理想工作,這使他們產生自我價值認同降低等消極情緒。
綜合來看,“孔乙己文學”反映出當前大學生就業市場的嚴峻現實。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多方共同努力。高校應優化專業設置,使其更貼合市場需求,加強職業規劃指導,讓學生提前了解就業形勢和職業發展方向。企業要提供更多公平的就業機會,消除對學歷等不必要的偏見。政府則應進一步出臺促進就業的政策,鼓勵創新創業,推動經濟發展以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大學生自身也需要調整心態,樹立正確的就業觀,認識到職業無高低貴賤之分,放下思想包袱,積極投身到各類工作崗位中,在實踐中積累經驗、提升能力,實現自身價值。
作者:青雨露 來源:社會調研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