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學生網揚州8月30日電(通訊員:龍應菁)7月24日,揚州大學廣陵學院的“傳承運河紅色文化,賦能時代使命擔當”運河文化考察社會實踐團,圓滿完成了為期十天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他們深深感受到了運河邊獨特的紅色文化的魅力。
紅色基因始終閃耀在中華大地上,流淌在千年運河中。中國大運河見證了歷史的變遷,也見證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奮斗史。然而,隨著時光的流轉,這些珍貴的紅色文化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團隊成員馬德民表示,盡管在學校學習時,老師們講解了很多關于揚州運河文化的理論知識,包括其中的歷史、人文、地理等,但大家還是覺得有些云里霧里。
為了更好地傳承運河文化,弘揚紅色精神,該校在暑假期間組織了七名同學組成團隊,深入了解運河沿線城市的紅色文化魅力。在籌備階段,團隊成員投入了大量精力進行前期準備工作,如整理相關資料、借閱關于運河紅色文化的書籍,同時在互聯網上搜索了許多與此相關的文章和資料,整理了數萬字的文獻資料。經過充分準備,團隊最終選擇了揚州、淮安、徐州三座城市作為重點考察對象。
從7月14日開始,團隊成員沿著運河沿線,逐一走訪了揚州市張愛萍在方巷史料陳列館、淮安市劉老莊連烈士紀念園、徐州市運河支隊抗日紀念館等紅色場館。在參觀過程中,他們認真聆聽了講解員的詳細介紹,深入了解了運河沿線的革命歷史。
圖1圖為團隊成員在張愛萍在方巷史料陳列館參觀陳列品。通訊員 龍應菁 供圖
此外,團隊成員還通過拜訪抗戰老兵,分發調查問卷,制作宣傳手冊,與運河邊居民親切交談等多種方式,深入挖掘運河紅色文化的內涵,實地感受其發展狀況。
圖2圖為團隊成員探訪越戰老兵,聽老兵講述紅色故事,感受紅色力量。通訊員 龍應菁 供圖
在實踐過程中,團隊成員以調研為基礎,認真撰寫了社會實踐調研報告,以便將這次活動的收獲與更多人分享。
圖3圖為團隊成員開展實踐感悟分享會。通訊員 龍應菁 供圖
在十天的社會實踐中,該團隊的十幾名同學通過走訪調研,發布了800余份調查問卷,分發了300余份宣傳手冊,采集了200多張相關圖片,拍攝了20多個小時的視頻素材,并整理了1萬多字的書面資料。
圖4圖為團隊成員為游客講解本次調研的主旨,并指導其填寫調查問卷。通訊員 龍應菁 供圖
在實踐過程中,團隊成員深感黨領導下,運河人民團結一心、英勇無畏的強大力量。大運河紅色文化,凝聚了民族精神和愛國情懷,成為激勵人們永遠保持斗志、奉獻社會的強大動力。
通過這次活動,團隊成員對運河紅色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將這一獨特的文化傳承下去,并弘揚紅色精神。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他們將積極傳播運河紅色文化,為推動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該團隊負責人激情滿懷地表示,下一步,團隊將緊緊圍繞運河沿線的紅色文化,引領當代青年深入了解大運河邊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傳承紅色文化精神,并以此為動力,為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他們堅信,只有讓紅色運河邊的革命星火永傳不滅,才能激發起新時代青年的愛國熱情,才能推動社會不斷向前發展。為此,團隊將不遺余力地繼續深入挖掘運河紅色文化,通過各種方式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傳承這一獨特的文化瑰寶。
圖5圖為團隊成員在徐州市運河支隊抗日紀念館前合影。通訊員 龍應菁 供圖
此次社會實踐活動不僅讓團隊成員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紅色文化的重要性,還讓他們意識到了時代使命擔當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他們將不斷弘揚紅色精神,積極投身于社會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