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風魯韻”文化調研團:探訪齊國故城臨淄,傳承傳統文化印記
8月6日上午,北方工業大學“齊風魯韻”調研團來到齊國故城—臨淄,這是周代至漢代齊國都城所在地,臨淄城時值齊文化鼎盛時期,匯集了齊文化完整的核心思想,在中國文化史上占據著重要地位。為更好了解齊文化的歷史底蘊和思想內核,調研團來到由原齊國故城遺址博物館遷建的齊文化博物館,沿著歷史足跡探尋齊魯之韻的精神源流,一覽齊魯瑰寶的風采。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表示“要堅持守正創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展示中華民族的獨特精神標識,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這一論述揭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當代價值,為我們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出新要求。以開放、包容、改革、創新為核心的齊文化有著輝煌的歷程和非凡的業績,閃耀著璀璨奪目的文化之光,在中華文化發展史上居于主流地位,理應得到保護和傳承,讓齊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彰顯齊文化精神,打造“兩創”模范。
為更好了解和學習齊文化,調研團成員以縱向時間軸為序先后參觀了齊文化博物館的各個基本展廳。展廳圖文并茂地展示了先齊的歷史發展過程,直至西周,姜太公封齊立國,開啟了太公治齊的時代。姜太公因地制宜治理齊國,采取因俗簡禮、工商立國、尊賢尚功的政策,加速了周文化與東夷文化的融合,穩定社會秩序,促進經濟發展,匯聚各方人才,構筑了齊文化的主體。
齊桓公即位后,拜管仲為相,改革內政,富國強兵,展現出齊人爭強圖霸、奮發有為、以人為本的文化精神。之后晏嬰相齊,輔佐景公承繼霸業,齊地展現出大國之風。春秋時期盛行的孔子思想,其形成與齊文化關系密切,它吸收、提升齊文化的“禮”“仁”觀念,并與魯文化結合,從而形成中華傳統文化的主導思想。
戰國時代的齊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皆有令人矚目的成就,奠定了戰國之齊的歷史地位,影響所至直至今日,是齊文化發展史上的盛事,直至齊緡王時期,齊國出現了戰國史上的鼎盛時期。
通過此次歷史之旅,調研團對齊文化有了更加生動的了解。歷史不再是文獻資料上詞句的組合,不再是溫和燈光下那精美絕倫的器具,當我們選擇走進歷史、了解歷史、在歷史長河中走過并望向未來的那一刻,一切歷史場景和器物都仿佛活了過來,我們經歷了一場800年興衰變遷的齊國之旅。
姜太公的思想是齊文化的核心,太公之治以后的其他思想理念都是對姜太公思想的繼承和運用,最終匯聚成了傳承至今的齊文化。當年以人為本、廉潔自律的思想,尊賢尚功、與時俱進的改革精神與海納百川、多元并包的兼容精神,這些都已經深深沉淀在我們內心深處。歷史不應該僅僅是停留在過去的歷史,更是我們未來行動的指南。在新征程上,要加快傳統
作者:王藝萱 來源:王藝萱
- “情暖童心”關愛兒童
- 通過實地走訪和采訪,我們能夠了解到留守兒童所面臨的困境和挑戰,以及他們的內心世界和需求。這種實踐活動能夠讓我們更加深入地思考如
- 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