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學生網臨夏8月22日電(通訊員 多杰昂智)6月11日,西北民族大學預科學子社會實踐團隊成員來到臨夏州折橋灣村開展調研活動。實地考察點八坊十三巷、彩陶博物館,折橋灣農家院等,與當地村委成員深入交流。
近日,臨夏州折橋灣村的三下鄉調研活動順利開展。本次活動旨在深入了解當地農家院的實際情況,探索鄉村振興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我們團隊隨著折橋灣的領導開始調研當地人的日常生活和經濟來源,折橋灣這邊有721戶人家3911人口,耕地面積1147.69畝,人均耕地面積為0.3畝,這里有東鄉族,藏族,回族,漢族,撒拉族等很多民族。折橋灣鎮百姓的主要經濟來源是農家樂,折橋灣鎮有很多農家院,而且植被豐富,很多人家院子里養鳥,可以看出來當地人是多么悠閑生活。這里每天舉辦兩次美食節來提高本地廚師的烹飪水平和農家樂的食物質量,一個小小的村莊里有可以容納200多車的停車場,2019年被文旅部選為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2021被省委組織部評為抓黨建處產業振興示范村等榮譽。
八坊十三巷品牌的成功打造,不僅成為臨夏旅游的新名片,而且也成為絲綢之路旅游帶甘肅省旅游的新亮點。而街區蓬勃發展的夜游經濟也為八坊十三巷注入了新的活力與生機。圍繞實施文旅首位產業戰略和臨夏市第十五屆黨代會和“兩會”確定的“一心多點”文旅產業發展布局,八坊十三巷景區作為臨夏市文旅產業發展的核心,未來將繼續深入挖掘深厚的文化特色,豐富景區業態,完善公共服務,創新管理機制,積極營造“愛黨愛國愛家鄉,團結奮進創一流”的良好氛圍,全力打造居民受益、游客認可、服務一流的國內知名景區。在這里我們感受到了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的交接之地,感受到了多民族的文化融在了八坊十三巷。
圖為英語組三下鄉到村民家了解經濟情況
實踐團隊深入村民家中,與村民親切交談,了解村民的日常生活、經濟來源及特色農業等,在此基礎上,合鄉村新貌,探究傳統文化、深挖鄉俗歷史、發掘紅色文化,用心創作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墻繪作品,獲得村民們的一致好評。團隊負責人說:“這幅作品是我們在深入調研鄉村以后設計、創作出來的,體現了折橋灣村的美麗風貌。創作過程中大家都很用心,最終使得作品完美地呈現在村民面前。""團隊成員還向村民普及了垃圾分類知識,引導他們自覺踐行垃圾分類,共同建設美麗鄉村。
村黨委副書記說:“國家實行鄉村振興戰略,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來提高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大學生的到來,給鄉村帶來了青春的活力。美麗鄉村建設,離不開青年朋友的奇思妙想,他們關于美麗鄉村建設的想法,也為我們下一步開展工作提供了思路。”參與調研的學生們來自各個小組,他們帶著自己的調研課題和疑問,深入折橋灣村的每一個角落,與當地居民交流交流。通過實地觀察、問卷調查、訪談等方式,學生們深入了解了當地農家院的生活、經濟、文化和發展前景。
在調研結束后,學生們紛紛表示這次活動是一次難忘的經歷。他們不僅深入了解了當地的情況,還能夠與當地的居民進行交流,從他們的角度出發,學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識和經驗。同時,他們也深刻認識到,鄉村振興是一個長期的、系統性的工作,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夠實現村莊的可持續發展。
本次三下鄉調研活動在折橋灣村順利開展,不僅有助于學生們深入了解當地的情況,還能夠為當地的鄉村振興提供有價值的建議和思路。相信在今后的發展中,折橋灣村將會更加美好和繁榮。 西北民族大學暑期社會實踐第一分隊隊員們通過此次探索折橋灣村脫貧致富故事以及農業產業發展,對折橋灣鄉村振興道路有了更深刻地認識,認識到扎根基層、奉獻青春、服務社會的重要性。隊員們紛紛表示,作為當代青年,更應深入鄉村一線,作為一股新鮮血液涌入到“以青春之我,助力鄉村振興”的行動中,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