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時代的到來,我國的經濟發展突飛猛進,伴隨科學發展觀的全面貫徹,黨中央越來越重視環境保護。經濟發展的同時,人民生活水平也逐漸提高,但垃圾問題也日益突出。
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應自主學習垃圾分類意識,提高保護環境意識。從身邊小事做起,從保持宿舍干凈衛生,維持校園優良環境做起。為此南通理工學院“醫路生花”小分隊在指導老師張倩鈺的帶領下,開展了“美麗中國--美麗校園行”實踐活動,經實地考察并統計我校與江蘇省其他高校垃圾桶分布情況;學生宿舍垃圾分類情況;以及實驗垃圾處理情況等。并進行對比總結,分析上報我校關于垃圾分類的優缺點。
在2023年6月21日至2023年7月31日期間,我們小分隊實地走訪調查了江蘇省內的一部分高校(其中包括:江蘇師范大學、徐州醫科大學、徐州工程學院、常熟理工學院、宿遷學院、南通大學、南京傳媒學院、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經過調查分析,我們發現包括本校在內的絕大部分高校都是間隔30-50米設置垃圾桶,垃圾桶也進行了簡單分類,便于同學分類投放垃圾。絕大部分高校都是設置兩類垃圾桶,即可回收垃圾與不可回收垃。但值得贊揚的學習的是江蘇師范大學,它定點設置四類垃圾桶,即可回收、廚余、有害、其他四類垃圾桶,將垃圾分類貫徹于學生的日常生活。同時我們經過走訪調查,了解到所有高校的實驗室垃圾都是單獨處理的,既符合實驗室規定也保障了學生老師們的人身安全。


我們也在各高校內隨機采訪了一些同學,并邀請他們填寫有關宿舍垃圾分類的調查問卷。經調查總結得出絕大多數同學會在日常生活中以及宿舍進行簡單的垃圾分類,經了解,大部分同學主要將宿舍垃圾進行可回收垃圾與不可回收垃圾分類;同時基本所有同學都了解一些有關垃圾分類的知識;宿舍內垃圾桶與宿舍外垃圾桶也大多會每天都進行清理,衛生問題相對良好。


最后,我們經討論研究得出結論,我校與江蘇省其他各高校相比,垃圾分類情況相對良好,但仍有不足之處需要改進,例如垃圾桶分類不夠細致;垃圾分類知識宣傳力度不夠;小部分同學不能按照垃圾桶的分類進行垃圾處理丟放。在此之后我們也將積極向學校建議設置更為詳細的垃圾桶分類,普及宣傳垃圾分類知識。同時我們也在今后也將持續開展圍繞著生態文明建設的志愿活動,引導青年學子為建設生態文明、美麗中國貢獻青春力量。始于心,踐于行,垃圾分類我們在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