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烈碑前學歷史 實踐隊伍漲知識
本網訊(通訊員李晟源 王圣博)7月7日,武漢科技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智行筑夢”暑期社會實踐代表團乘坐大巴,來到了黃梅縣大河鎮吳祥村紅十五軍紀念地,緬懷先烈。
一大早,實踐隊員就踏上了前往大河鎮的路程。為了更深刻的感受紅十五軍紀念地帶給我們的思考和反思,實踐隊員們在來的路上就提前了解了紅十五軍紀念地的歷史和文化底蘊。
紅十五軍以其頑強的戰斗精神和英勇的戰斗表現而聞名,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立下了赫赫戰功。紀念地內有紅十五軍指揮部舊址遺址、紅軍長征紀念碑、戰士墓等重要的遺跡。團隊成員們首先來到了紅十五軍紀念地的英烈碑,紀念碑前,團隊成員們瞻仰著英烈碑上的一個個名字,想起了當年的先烈們,為了我們如今的和平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不由得肅穆而立,團隊成員們積極分享了自己對于紅十五軍的了解。
隨后,吳祥村村委會主任吳勇帶領實踐團前往紅十五軍誕生紀念碑進行紀念碑下的瞻仰活動。紅十五軍誕生紀念碑位于湖北省黃岡市黃梅縣大河鎮吳祥村牛頭山,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30年10月,根據中央指示,鄂東南紅八軍第四、五縱隊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五軍。1985年,當地政府修建紅十五軍紀念碑,李先念為紀念碑題詞。吳勇說:“紅十五軍創立初期時有一百來號人,最后有十一位成為了將軍,出將率很高的吧!”說到這時,他眼中充滿了自豪。
在參觀學習中,團隊成員們受到了精神上的洗禮,他們明白了如今為何我們可以組織這樣一場活動,來到發源地,瞻仰英烈碑。如今的和平來之不易,銘記是最好的緬懷,前進是最好的紀念。通過這次活動,大家紛紛表示:我們一定會傳承英烈的精神,接過時代的重任,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致力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偉業,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國家謀富強。
時間:2023-07-11 作者:“智行筑夢”實踐團 來源:武漢科技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關注:
- 農田保護身體力行 糧食安全警鐘長鳴
- 糧食安全是國之根本。耕地作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性資源,近年來卻出現“林果化”傾向。7月3日-5日,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
-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