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響應黨的二十大關于水生態治理的號召,提高公眾對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認知,以及深入了解“十四五”時期節水型社會建設新階段背景下再生水相應政策和規劃,探究公眾的再生水接受度情況,河海大學商學院張家港市再生水調研實踐團于7月1日至7月3日在張家港市展開實地深入調研,并在后期進行線上調研,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助力張家港水資源可持續化發展。
為了對張家港市的水資源綜合利用情況、城市發展規劃與建設有初步了解,團隊成員7月1日前往張家港市綜合展示館、城市展示館和東橫河水利樞紐進行參觀調研。在綜合展示館,實踐團成員基本了解了張家港市的城市創建歷程,以及經濟社會建設情況,文明城市創建歷程等九個部分,展館綜合運用了文字、圖片、影像多媒體互動、聲光電等元素,全景式記錄了張家港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巨大變化以及文明城市創建的嶄新實踐和豐碩成果。在城市展示館內,實踐團成員參觀了張家港的港口建設情況,了解到張家港市的總體規劃以及建設目標,并觀看了張家港市的宣傳短片,對張家港市的基本情況有了更深程度的了解。隨后,實踐團成員到達東橫河水利樞紐對里面的水利設施進行參觀。

實踐團觀看張家港市宣傳短片
為進一步明確公眾對再生水的認知情況和態度,向公眾科普宣傳再生水知識及相關政策,7月2日張家港再生水調研實踐團深入生態公園,包括梁川生態公園、黃泗浦生態公園,鳳凰湖生態公園,與張家港市居民進行訪談,調查公眾對再生水的認知并科普宣傳。此次活動通過訪談和宣傳講解的方式對主題公園的居民來獲取居民對再生水的了解程度和接受程度,并通過宣傳講解來給居民增加相關的再生水的知識,進一步宣傳了宣傳再生水的使用和基本知識,為后續實踐提供一定的基礎。在訪談中,實踐團成員發現年輕人相比中老年人對再生水的了解程度要更高,對再生水當前的主要來源、使用途徑等都有一定的了解。

實踐團成員在梁川生態公園對游客訪談宣傳
實地實踐最后一日,實踐團通過與政府部門的前期聯系,前往張家港市水資源管理處開展試點建設座談會、水資源科普講解,以進一步獲悉水資源現狀及政府政策、了解張家港再生水試點建設情況。會上,張家港市水資源管理處處長張磊向實踐團成員介紹張家港的水資源現狀,指出本市“臨長江”“近太湖”的地理特征和河流眾多、水量充沛的水資源特征。張家港市再生水利用配置攻堅小組組員石炎向實踐團成員進一步介紹了張家港的再生水試點建設配置布局。石炎領導表示,張家港目前規劃了“一核、三地、四園、多點”的再生水利用配置布局,并介紹再生水三大主要用途:工業用水、市政雜用和生態補水。沙鋼集團、駿馬集團等多家工業企業積極參與再生水回用,市政多處用水嚴格限定使用再生水,尾水濕地多地建設提高再生水回用率。
座談會后,石炎領導充當講解員的角色,帶領實踐團成員依次參觀水資源科普館A館和B館。其中A館是水情教育館,B館是科普體驗館。在參觀過程中,講解員講解地球上的水循環、全球的水資源和中國的水資源情況等,向實踐團成員科普更多的水情水策,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了解更多張家港的水利成就。

實踐團成員與領導進行交流訪談

實踐團成員與政府人員合影
為豐富調研成果,進一步擴大實踐成效,實踐團成員繼張家港市實地調研活動后,深入對國內外再生水利用優秀案例進行了調查與學習,在網上搜集了大量相關的案例介紹和宣傳,并對搜集到的資料信息進行梳理總結,了解到各個城市對于再生水的工程布局和利用成果。為了更好地了解國內再生水現狀,實踐團同時進行線上問卷的調查分析,對公眾再生水接受度及其影響因素進行了調研。
文字作者:陳漪玲、元心如
圖片作者:黎國望、鄭仁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