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下午,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小崗精神永流傳——‘小崗村’”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到達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開展2023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到達當地后,實踐團隊走進小崗村黨群服務中心,與小崗村黨委副書記嚴余山進行了一次深入訪談。作為小崗村“大包干”18位帶頭人之一嚴宏昌的兒子,嚴書記放棄百萬年收入,回到家鄉當村官,開出了小崗村第一家淘寶店,提出了第一份小崗鄉村電商發展報告。他向成員們講述了小崗村改革前后的變化,“大包干“解放了農村生產力,出了名“三靠山”的小崗村僅僅一年時間就取得了糧食大豐收,糧食總產量達到13.3萬斤。包產到戶及包干到戶,一字之差本質區別,隨著生產模式的不斷變化,農業生產不斷壯大規模,40多年的時間,小崗村取得了蓬勃發展。嚴書記說,小崗村的改革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小崗村拉開了農村改革的序幕,”大包干“開啟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最終成為我國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小崗村也成為了中國農村改革第一村,并誕生了”小崗精神“。針對“小崗精神”,嚴書記介紹道:“小崗精神”是兩種,第一種是當年十八位帶頭人,敢為人先的改革精神,還有一種就是扎根基層,甘于奉獻的沈浩精神,這兩種精神匯聚成敢于創造、敢于擔當、敢于奮斗的“小崗精神”。嚴書記還向團隊成員勾勒了小崗村未來發展的藍圖,小崗村近年來立足自身實際,積極探索,初步形成了以現代農業為基礎、農產品加工為主線,旅游、培訓教育、農村電商并駕齊驅的三產融合產業格局,走上了一條做優一產、做強二產、做旺三產,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鄉村振興路徑,未來小崗村將繼續以深化農村改革作為主線,一手抓富民產業發展,一手抓鄉村有效治理,推動鄉村富民產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推進鄉村振興,走上共同富裕。
十八手印的故事流傳至今,小崗村的改革壯舉世代相傳。團隊采訪了十八手印帶頭人之一的嚴金昌老先生。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了小崗村“大包干”帶頭人嚴金昌同志
改革先鋒稱號,頒授
改革先鋒獎章。80高齡的嚴金昌臉上布滿了皺紋,像一本蒼老厚重的歷史書,記錄了鳳陽小崗村改革變遷的過往歲月。他帶著團隊成員回顧了1978年那段驚心動魄的歲月,聲情并茂,娓娓道來。他說當年的小崗村“吃糧靠返銷,用錢靠救濟,生產靠貸款”,十八戶農民為了解決吃飽飯的問題,以按“紅手印”的方式簽下了生死契約,開啟了“大包干”,帶領小崗村一年大翻身。他說小崗村的改革和發展得到了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如果沒有黨和政府的支持,我們是干不成的!“ 他說,這些年來,小崗人民越過了溫飽線,跨過了致富坎,依托于小崗村的發展,當地人民富起來了,生活越過越好了,“幸福是奮斗出來的,是干出來的,我們小崗人都在為此拼搏著,奮斗著。”
2016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小崗村并主持召開農村改革座談會,期間親切看望了小崗人民。團隊成員采訪了習近平總書記訪談戶吳廣利,他講述了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他家,問候他們吃穿住行的情況,并表示自從總書記來小崗村考察后,小崗村的發展邁入了新階段,小崗村人民的生活越過越好了。
團隊還隨機采訪了多名小崗村村民,并發放調查問卷。村民們熱情地向團隊成員介紹了小崗村的歷史文化和發展現狀 ,表示自“大包干”以來,小崗村取得了巨大發展,小崗人住新房、走新路、開新車,過上了小康生活。村民們還紛紛為小崗村的未來發展建言獻策,希望能夠提升小崗村紅色旅游景點的知名度,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希望各個外地的大型企業能夠根據當地的農業發展入駐到小崗村,進行合作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