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是一個萬物閉蓄、蕭瑟寒冷的季節。在這2023年的寒冬,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開展“‘空巢’不空,心有暖陽”寒假社會實踐活動。志愿者們積極投身各個社區,展開了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公益輔導活動。志愿者們秉承著“奉獻、互助、友愛、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展現良好青春風貌,奉獻愛心,回饋社會。
旗幟飄揚,愛存童心
“或許,你曾在電影里看過這些人的故事嗎?或許,你曾于歷史書上見過這些人的名字嗎?他們是光榮的黨員,為曾經積貧積弱的我們的祖國帶來覺醒的曙光和重生的希望,他們是時代先鋒,他們,也是我們。”黨史教育課上,志愿者老師將那些歷史長河中的名人志士的革命故事向小朋友娓娓道來,以培養小朋友們對國家、民族的歸屬感和文化自信。前有探索救國救民之路的李大釗、“為國戍邊英雄”陳紅軍,現有冬奧會上贏得九枚金牌的運動健兒們……革命精神的感染和為國爭光的信念,支撐著這些人在自己的世界灑盡熱血,展現了青年一代為家國奮斗的責任與擔當,綻放出中國不同時代的人民風采。種種光輝的黨史事跡在小朋友們幼小的心靈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握緊了自己的小拳頭,用稚嫩的聲音喊出:“今天做好隊員,明天做好團員,長大后做好黨員!”
革命精神歷久彌堅,紅色血脈不斷延續,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的志愿者們將這份精神無私地奉獻給新一代孩子們,期盼他們在這個夏天茁壯成長,為長大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鋪好堅實的基礎。
詩傳典韻,墨書人生
中國古詩歷史悠久。古詩,字里行間都蘊含著中國獨有的古典美,它美在真情,美在精髓,美在意蘊。古詩文的生命在于它的個性,它始終包含著各種美的高雅,古詩課上,小朋友們不像課下的活潑和隨意,而是認真起來,因為他們也對古詩有著中國人天生的崇敬感和歸屬感。在老師講解古詩文的過程中,既培養了兒童優美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又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小朋友們在與古詩“打交道”的過程中,也徹底擺脫了浮躁的心情,稚嫩的臉龐透著一絲不茍,全身心投入到詩中意境的模樣令志愿者既欣慰又感動。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處處回蕩著小朋友稚嫩的嗓音,古詩引領著他們在歷史的長河中穿梭,在中華民族的古典文化縱情游覽,在智慧的海洋上遨游。
不問來路,只問歸處。志愿者們猶如一盞盞明燈,點亮了小朋友們童真的未來。小朋友們對這個冬天的印象不只是寒冷,還有志愿者老師們辛勤忙碌的身影、循循善誘的眼神和貼心關愛的話語,他們用一雙充滿愛心的雙手,托舉起一顆顆孜孜不倦的幼小的心,并為其插上了理想的翅膀,讓小朋友們展翅翱翔。也許,相遇本身就是一個互相成長的過程,志愿者用自身的光亮托著小朋友們的童年,同時也體味著其中美好珍貴的師生情誼,愛的種子播撒在各地,相信最終一定會綻放出最美的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