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追尋紅色精神,傳承紅色基因,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傳承高密紅色基因實踐隊成員于8月24日采訪了退伍老兵,現高密市苑上村第一書記臧軍貽,了解一位共產黨人為國為民的情感。
臧軍貽叔叔1997年入伍,服役于第38軍,有著16年的軍齡。曾經出國維和兩年,回國后到司訓大隊當教員,期間自己編寫駕駛員學習相關教材,創新建立了駕駛員模擬操作練習室,教出無數技術過硬的駕駛員。還曾多次帶隊進入藏區,克服諸多困難通過川藏線向藏區運送物資。退役返鄉后進行自主創業。本著軍人退伍不褪色的理念,在2019年參加了高密組織部組織的駐村第一書記考試,并取得優異成績,當選為苑上村駐村第一書記。上任至今,兩年半時間,一直堅持不吃群眾一口飯,不拿群眾一分錢。因工作突出,在2021年8月1日,臧軍貽叔叔被評為最美兵支書,所在黨支部也被評為先進黨支部。
采訪過程中臧軍貽叔叔為隊員講解了他理解的烈士精神。從抗日戰爭到現在,中國出現了無數個烈士,他們的這種精神是犧牲自我的精神,是一種奉獻的精神,是一種為了大局,為了全中國而奮不顧身的精神。他們的這種烈士精神是經過血與火的錘煉的。烈士有的是黨員,有的不是黨員,但他們都有一種信仰,都有對人民,對民族,對國家的一種忠誠,一種擔當,這就是烈士精神。對個人來說,生命是最可貴的,生命只有一次,但是在大局面前,烈士精神就將這種國家民族大義放在前面,自己的生命,自己的親人,自己的家庭,在民族大義面前都是次要的。這就是烈士精神。烈士精神體現在方方面面,在戰斗當中,例如在抗美援朝,在上甘嶺。在和平年代,也有好多烈士精神,例如見義勇為,搶險救災等等,烈士精神,代代相傳,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優良傳統。
在臧軍貽叔叔的身上,也能看到烈士精神的影子。2022夏天一個中午,鄰居家突然發生火災,他發現后立即拿梯子爬上二樓,不顧一切地砸碎玻璃跳了進去,用時半小時撲滅了火災。據臧軍貽叔叔說,當時沒有想過怕與不怕,軍人的責任感驅使著他沖在了人民群眾的前面。
在采訪快要結束時,臧軍貽叔叔向隊員說出了他對下一代人的叮囑,他認為下一代作為承前啟后的一代,作為新一代祖國的青年人才,應該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的優良傳統。首先要有責任心,要有使命感,要有擔當。具體來說,無論在哪一行,無論干哪件事,一定要兢兢業業。一定有踏石留印,抓鐵留痕,要扎實。要將中華民族千年的優良作風,優良傳統傳承下去。例如禮,義,仁,忠,孝等等。要想做好事,首先要做好人,先把人做好,做正,然后才能去把事做好。如果人都做不正,那做事也無從談起。對下一代他想說,充實自己的知識,同時不要忘了實踐,要理論聯系實際,要接過上一輩的接力棒,讓咱中國實現咱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