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成員首先來到西寧市城中區的西寧市檔案館門口,等待提前聯系好的賀館長進行接待。巧的是,在我們剛剛到達西寧市檔案館門口時,有一位路過的白發蒼蒼老先生認出了我們是來自安徽合肥的學校。在一番親切交流中我們得知,這位老先生正是在上世紀5、60年代來到青海修建“兩路”之青藏公路的安徽宿州市軍人,隨后他和家人就輾轉在西寧市檔案館附近的小區定居,老先生很歡迎我們去做客訪談,但是由于時我們安排對其進行后續電話訪談“兩路”精神詳細內容。
圖為實踐隊采訪修建“兩路”的安徽祖籍軍人。
隨后,隊員們在西寧市檔案館大門入口處受到了賀館長的熱情接待,配合疫情防控工作,主動佩戴口罩,自覺出示健康碼和48小時核酸檢測陰性報告,經過安全檢查程序后進入檔案館內。西寧市檔案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以館藏檔案為主要資源,開展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和省情、市情教育,藏有朱德題寫“西寧日報”真跡、毛主席像章、名人字畫、古城歷史照片等特色檔案,真實記錄了西寧悠久歷史文化、獨特人文景觀、城市發展脈絡,生動反映了西寧各族人民生生不息、艱苦創業的奮斗歷程和輝煌成就,成為廣大群眾培養愛國情感、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陣地。在這里,團隊成員受到了西寧市檔案館館長賀俊蘭的親切接待。穿過紅色文化長廊,走進西寧市檔案館閱覽室,館長賀俊蘭為團隊成員詳細介紹了閱覽室內珍藏的黨史文獻資料、以及西寧市檔案館的發展歷史和主要職責。隊員們被共產黨人帶領下的西寧解放歷史深深感染,對于中國革命歷史有了更深的理解。隊員們認為新時代,廣大青年學生需要貢獻自己的力量,不斷傳承和發揚“兩路”精神。最后,賀館長還贈送了幾本珍貴的西寧市檔案書籍給團隊成員學習留念。
圖為實踐隊參與西寧市檔案館閱覽室講解課堂。
7月26日下午,為深入學習革命先輩們 “兩路”精神的相關事跡,合肥工業大學黨史學習教育隊隊員來到青海省博物館進行參觀學習,感悟“兩路”精神的魅力。在這里,團隊成員不僅深入學習了“兩路”精神(青藏公路、川藏公路)的內涵,具體是指,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頑強拼搏、甘當路石;軍民一家、民族團結;而且還研習了修建青藏公路建設的歷史發展歷程,1950年初,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慕生忠將軍的帶領下挺進青藏地區,歷經艱險、排除萬難,在世界屋脊上修通了青藏公路,結束了青藏高原千百年來人背畜駝的運輸方式和長期閉塞的狀況,是我國公路建設史上的一座豐碑。紅色基因,薪火相傳。團隊成員在參觀完青海省博物館中的百年青海革命文化目錄展后,紛紛感嘆修建青藏公路花費的人力、物力眾多,革命文物中凝結著中國共產黨的光榮歷史,展現了近代以來中國人民英勇奮斗的壯麗篇章,承載著催人奮進的紅色傳統和紅色基因,是激發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的深厚滋養,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力量源泉。隊員們不僅學習了革命先輩們的“兩路”精神事跡,還在實地調研過程中訪談參與建設“兩路”的軍人,堅定了理想信念,提高了學習黨史的積極性。
圖為實踐隊參觀青海省博物館“兩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