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7月30日,太鋼“公眾開放日”再一次接待了一批市民和機關團體的參觀,其中就包括了來自北京科技大學啟星·流明小隊的成員。
太鋼集團開辦這項活動則是為了讓更多的市民以及機關團體更多地了解太鋼,認識太鋼,推動太鋼更好地服務于社會。
小隊隊員跟隨講解人員首先來到了渣山公園。在講解員的話語中小隊隊員得知,1983年,“當代愚公”李雙良同志退休后,主動請纓治理渣山,搬掉了占地約兩平方公里、總量達1000萬立方米的大渣山,建成了綠樹成蔭、環境優美的大花園。渣山公園先后被命名為“全國環境教育基地”、省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太原市“渣山公園”。

圖為實踐隊在聽講解。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張曉 攝
之后便是著名的5號高爐。5號高爐是冶煉鐵水的主要裝備。高爐容積為4350立方米,爐體高23米,主要生產工藝是將焦炭、噴煤、氧氣作為加熱物,將礦粉燒結塊礦加熱至1200℃熔化為鐵水。據介紹,該高爐每天可生產鐵水1萬多噸。
圖為實踐隊在參觀。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張曉 攝
城市生活污水處理中心也同樣令人震撼,這一中心主要是負責回收處理太原市尖草坪地區居民及流經北澗河、北沙河的生活污水,每天處理能力達5萬噸,處理后的水質可達到工業循環補充水的標準,全部回用于生產。
據講解員介紹,太鋼城市生活污水處理中心采用了最先進的生化反應處理工藝MSBR和國際上最先進的雙膜法技術生產出了不可多得的中水和工業用除鹽水。而且工業“純凈水”遠不只用于工業生產,還可用于廠區的綠化澆灌、道路抑塵等方面。
這充分說明了:一個有價值、有作為的鋼廠,不僅要為社會提供綠色產品,還要與所在城市與社會實現功能互補、相互融合,成為生態共同體。太鋼在鋼鐵行業所開啟的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回用之先河,生動詮釋了公司履行社會責任、最大限度地保護和節約水資源,爭當鋼鐵行業節水典范的不懈追求。
跟隨著講解員的步伐,小隊成員又見到了太鋼2250毫米熱連軋生產線。剛一走進車間,一股熱浪就撲面而來,成員們紛紛感慨:“在這里工作的工人們真是太辛苦了!”雖然太鋼的熱連軋技術在國內并不是最突出的,但是太鋼熱連軋廠并沒有安于現狀,而是積極思考未來規劃,尋求更大的跨越。
在未來,太鋼將對標中國寶武旗下的熱軋產線,找差距,補短板,創一流。在穩定產品質量的基礎上,優化品種結構,提高生產組織效率,全方位全流程突破“瓶頸”制約,實現整體經營績效最大化。持續推進質量管理升級工作,強化以質量為中心的職責監管體系,做實質量管理精細化。
最后,小隊成員參觀了冷軋寬幅生產線和不銹鋼生態工業園。“太鋼的冷軋寬幅生產線是世界最大、工藝最先進、自動化程度最高的冷軋寬幅不銹鋼生產線。”當說出這句話時,可以明顯看到講解人員臉上的驕傲與自豪。
而有40多家海內外知名加工企業入駐的不銹鋼工業生態園更是令人看到將“引進來”與“走出去”充分結合的太鋼集團。
“寬闊筆直的道路,郁郁蔥蔥的綠色,高大齊整的廠房,穿梭往來的藍工裝。這是車子駛入廠區后留給我的第一印象,用整潔有序來形容,恰如其分。一上午的時間,我們參觀了渣山公園、熱連軋廠2250生產線、不銹鋼工業園等地。特別是當我站在熱連軋廠2250生產線的廠房中,感受著宏大的生產場景,看著滾滾赤紅的鋼坯在經歷生產線后變成一卷卷碩大的不銹鋼卷,再經過加工甚至可以如頭發絲般精薄的產品時候,心中激蕩出無限的敬佩與自豪之情。”來自山西的實踐小隊隊員張曉這樣表示。
“氫春躍動、碳尋鋼蘊、綠啟新程、智行極致、零創未來。”在碳園,小隊成員拍下這幾個刷在墻上的彩色美術字。這是太鋼人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要走的綠色低碳發展道路,也是太鋼成為“全球不銹鋼業低碳發展旗艦”的必由之路!
(通訊員:成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