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革命老兵,傳承紅色使命
訪談革命老兵,傳承紅色使命
多彩大學生網湘潭8月1日電(通訊員 歐陽駿恩)為學習紅色革命精神,加大對革命老兵的關懷,安徽工業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學生通信電子黨支部暑假實踐隊于2022年8月1日來到湖南省湘潭市,與湘鋼“幫幫團”志愿者協會以及湘潭市中心醫院志愿服務隊一同在新二村組織了一次主題為“情暖老兵,重溫歷史”的志愿活動。實踐隊成員通過切身前往老兵家中,與老兵面對面暢談,了解了抗戰時期更多不一樣的故事,收獲了更多革命知識,感悟到了當代青年之當代使命。
上午九點,所有志愿者和醫務人員在新二村集合。在領隊的安排之下,二十幾號人被陸續分為六個小組,每一組的組長有一張清單列表,其中便是小組需要拜訪的老兵之家的地址和聯系方式。在緊張而又井井有條的指揮之下,實踐隊員所在的小組開始逐個前往需要拜訪的革命老兵之家。八月酷暑,即便是炎熱的天氣,也阻擋不住他們的赤誠之心。
在一番尋找后,實踐隊員所在小組成功找到陳老的家。剛進門,陳老的夫人十分熱情地接待了實踐小組成員,給每位組員泡了一杯茶,還洗了水果。組員們也很有禮貌地表達了感謝,同時小組里的醫務護士小姐已經準備好給二老進行基礎的醫療檢查。
陳老是曾經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兵,對祖國一直保持著敬畏和愛戴之情。曾上戰場奮勇殺敵,而今仍有浩然之氣。陳老和陳老夫人都已年近耄耋,但二位的生活狀態非常好。二老堅持早睡早起,并且一直保持著晨練的習慣,身體的健康狀況極佳。
陳老與實踐隊員交流許久,講到他們原先打仗的時候,新兵無所畏懼地沖鋒陷陣,僅僅兩個小時就傷亡一半,但沒有一人喊怕、打退堂鼓;上甘嶺戰役時,有的戰友僅僅只剩幾人,但仍然死守據點,在數量在百倍以上的美軍圍攻之下堅持了整整四天,最后全部犧牲……聽到這些故事,小組成員們深深體會到了戰役給百姓帶來的疾苦,也更深刻地認識到當下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
與陳老一家道別過后,他們一行人只身前往下一位老兵——劉老的家。劉老是曾經參加過抗日戰爭的革命前輩,受戰爭影響,身體已有些許不便了。在護士姐姐給老先生做血壓檢查時,雖然已是年近期頤,但仍然能很深刻地感受到劉老身上那股子軍人風范。
說起來劉老參軍也是偶然。一天劉老出去放牛,見一隊人走過,穿著衣衫襤褸。有人掏出白面饅頭給劉老吃,那個時候哪有這么好的大饅頭吃啊,于是年輕的劉老很迅速地消滅了這個平時只能遠觀的白饅頭。然后那人笑容可掬地問,想不想天天吃白饅頭,劉老點頭。之后便加入了這支隊伍。剛開始劉老是炊事兵,后來便慢慢的給司令當了勤務。
說著劉老便展示了他曾經被彈片炸入身體的傷口,雖然已經這么多年過去了,但是那些戰爭的痕跡仍然令人震撼。
離開劉老家,外面已是艷陽高照天,實踐隊員所在小組這次活動的任務也已接近尾聲。看著社區里來來往往的人們,有阿姨手里提著剛從菜市場買回來的新鮮蔬菜準備回家做午飯;有老人坐在小小的靠背椅上,手里拿把扇子扇著風,和三五好友閑聊;有孩童在樹蔭下的健身器械中追逐打鬧。好一片和諧平靜的生活景象!回想當年,若沒有那幾萬萬英勇善戰的將士們奮勇殺敵,若沒有革命先輩們視死如歸、“我以我血薦軒轅”的崇高革命抱負,如今又怎會有當下如此幸福美好的生活。
吾輩作為新時代的青年,真的應該好好自我審視,自我反省,要意識到自己在時代長河中的身份和地位,要能夠擔當得起應該承擔的責任和使命。和平安寧的生活來之不易,青年們應該倍感珍惜,好好把握當下,充分利用身邊的一切有利條件充實自己、完善自己。青年們更應當心懷理想,立鴻鵠之志,在奮斗中充實青春,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
作者:歐陽駿恩 來源:歐陽駿恩
- 凝聚歷史精神,傳承文化輝煌
- 暑假期間由江蘇師范大學商學院組成的“遺”脈相承社會實踐團隊在徐州多地開展以“文化遺產鑄碩果,‘遺’脈相承開新花”為主題的暑期實
- 08-09
- 緊握援疆“接力棒” 點亮生命之光
- 2023年7月17日,塔里木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發掘援疆事跡,傳承胡楊精神”紅色文化宣講團來到了浙江邵逸夫阿拉爾醫院,對援疆專家王文敏
- 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