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數字化科技賦能紅色旅游與革命文化傳承
——以建岙村梅園紀念館為例
引言
2023年中國紅色旅游游客量已超6億人次(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但傳統模式面臨“體驗單一、年輕群體參與度低”等挑戰。建岙村梅園紀念館通過數字化改造,年接待量增長30%,為行業提供創新樣本。如何借助數字化科技破解紅色旅游傳播困境,實現革命文化的當代傳承?建岙村梅園紀念館,憑借數字化等新興科技的融入,為紅色旅游發展與革命文化傳承提供了生動范例。深入探究其實踐,對推動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強化革命文化傳播意義深遠。


01建岙學校正門浙大寧波理工學院樊翔宇提供
一、建岙村梅園紀念館的數字化呈現
(一)交互體驗設備
建岙村梅園紀念館內,“曙光梅園數字長卷”等交互設備極具特色。參觀者可借由現場互動屏,進入虛擬數字場景,跨越時空與革命先輩“對話”。如在數字長卷前,通過觸摸操作、語音交互,能深入了解革命先輩事跡,身臨其境地感受革命歷程中的關鍵場景,打破傳統參觀的被動接收模式,讓參觀者成為歷史探索的主動參與者。





02數字紀念館體驗浙大寧波理工學院樊翔宇提供
。ǘ┒嗝襟w展示手段
館內運用多媒體技術,以視頻、動畫等形式豐富展覽內容。播放革命歷史紀錄片,重現往昔斗爭畫面;制作創意動畫,解讀復雜革命歷史事件,將枯燥的歷史敘述轉化為直觀、生動的視聽體驗。同時,結合場景復原與多媒體投影,營造沉浸式氛圍,使參觀者更易共情革命歲月的艱辛與激昂。









03數字體驗館中控面板(左)浙大寧波理工學院樊翔宇提供
04紀錄片播放展廳(右)浙大寧波理工學院樊翔宇提供
二、數字化科技對紅色旅游的促進作用
(一)增強游客吸引力
在信息傳播多元且快速的當下,游客對旅游體驗的需求愈發注重新奇與深度。建岙村梅園紀念館的數字化應用,以科技感十足的交互形式、沉浸式的視聽體驗,突破傳統紅色場館的展示局限。年輕群體對數字技術天然親近,數字化手段能有效吸引其關注,拓展紅色旅游的受眾范圍,讓紅色旅游從“小眾參與”走向“大眾共享”,為紅色旅游市場注入新活力。
。ǘ┨嵘糜误w驗深度
數字化科技助力參觀者深入挖掘紅色文化內涵。通過數字設備的信息檢索、拓展功能,參觀者能獲取遠超展廳陳列的歷史資料,從革命人物生平細節,到事件背景的全面剖析,滿足不同知識層次參觀者的探索欲。如在館內電子圖書角,借助觸控屏查閱珍稀革命文獻、研究著作,深化對革命文化的理解,使紅色旅游從“走馬觀花”轉為“深度研學”,提升旅游體驗的文化厚度。
三、數字化科技對革命文化與精神傳承的價值
。ㄒ唬┩黄茣r空限制,廣泛傳播
數字化技術讓革命文化傳播掙脫物理空間束縛。建岙村梅園紀念館可通過線上平臺,將數字化展覽內容、革命故事推送至全球各地。無法親臨現場的人們,能借助網絡訪問虛擬展館,觀看數字長卷、多媒體視頻,使革命文化傳播范圍從本地場館拓展至無限網絡空間,讓更多人有機會接觸、了解革命歷史,傳承革命精神。
(二)創新傳承形式,強化認知
以數字化為依托,革命文化傳承形式更為多元;佑螒蚩赡M革命時期的決策場景,讓參與者在“闖關”中領悟革命智慧;VR技術能還原革命戰斗現場,使體驗者直觀感受革命先輩的英勇無畏。這些創新形式,契合當代人尤其是青少年的認知習慣,將抽象的革命精神轉化為可感知、可參與的體驗,強化對革命文化的認知與認同,讓革命精神在新時代綻放新光彩。

05入黨宣誓體驗浙大寧波理工學院樊翔宇提供
四、結語
建岙村梅園紀念館的實踐表明,數字化等新興科技為紅色旅游發展與革命文化傳承開辟了嶄新路徑。通過增強旅游吸引力、提升體驗深度,推動紅色旅游創新發展;借助突破時空限制、創新傳承形式,讓革命文化與精神在更廣泛人群中生根發芽。未來,應持續探索科技與紅色文化融合的更多可能,讓紅色基因在數字化賦能下,代代相傳、熠熠生輝,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筑牢精神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