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我國2472萬肢體殘疾人士的康復需求,南昌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瑞康行團隊于4月24日攜自主研發的第三代智能電動移位機入駐國控醫療南昌健源康復醫院,開展為期兩周的臨床實踐與技術創新驗證。據團隊調研反饋,此次活動共服務下肢功能障礙患者43例,設備使用滿意度達89%,為破解康復器械臨床適配難題提供新范式。
活動當日,瑞康行團隊成員抵達醫院康復科室后,迅速布置場地并擺放好自主研發的電動移位機。這款電動移位機集成多項先進功能,為確保患者與醫護人員全面了解其性能,團隊精心組織了操作演示環節。演示過程中,團隊成員詳細介紹了設備的各項功能,包括座椅高度、傾斜角度的調節方式,以及操作手柄的使用技巧,講解細致入微。
演示吸引了眾多患者的關注,他們目光緊緊跟隨團隊成員的操作,眼神中透露出好奇與期待。現場,一位長期受下肢不便困擾的李大爺坐在輪椅上,目不轉睛地盯著電動移位機,不時向身邊家屬詢問相關信息。李大爺表示,長期行動不便使日常活動和系統康復訓練難以實現,而電動移位機讓他看到了康復的新希望。
演示結束,團隊邀請患者親身體驗,現場氣氛熱烈,患者紛紛踴躍報名。在康復醫生與團隊成員的陪同下,王女士成為首位體驗者。王女士因意外導致下肢受傷,處于康復關鍵期,但康復進展緩慢,這使她情緒較為低落。初次坐上電動移位機時,她面露緊張。團隊成員見狀,一邊輕聲安慰,一邊耐心指導操作,并密切留意她的反應。隨著電動移位機啟動,王女士逐漸放松。完成一系列康復動作后,她難掩激動:“以往康復訓練時,很多動作我都難以完成,今天借助這臺移位機輕松了許多。而且它能根據我的身體狀況調整角度和力度,真的非常貼心。我相信,有它助力,康復進程會加快。”
一旁觀察的康復科張醫生對電動移位機給予高度評價:“這款電動移位機為康復工作帶來顯著提升。過去,部分下肢功能障礙患者因自身力量不足,難以完成一些康復動作,例如平衡訓練和下肢承重練習,影響訓練效果。如今,借助該設備,患者能夠完成一些難度較高的動作,這有助于逐步恢復下肢力量與平衡感,顯著提升康復訓練的效率與安全性,對提升醫院整體康復治療水平意義重大。”
為確保每位患者安全、正確使用電動移位機,瑞康行團隊成員為有需求的患者提供一對一指導。指導過程中,團隊成員不僅專注于操作步驟講解,更注重與患者的溝通交流。他們認真傾聽患者在康復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與困惑,耐心解答疑問,給予鼓勵與支持,在彼此間搭建起信任的橋梁。
在協助年輕患者小趙進行康復訓練時,團隊成員發現其因康復緩慢而情緒低落。團隊成員在指導使用電動移位機的同時,與小趙分享成功康復案例,幫助他打開心扉。小趙表示:“受傷后生活發生巨大變化,許多事情無法完成,對未來感到迷茫。今天使用移位機,讓我覺得康復不再遙不可及。你們的鼓勵也讓我重拾信心,我會積極配合治療。”團隊成員根據小趙的情況,為其制定了個性化訓練建議。
此次活動中,瑞康行團隊還開展了深入的實踐調研。團隊成員與醫院康復醫生、護士展開交流,了解醫院現有康復設備的使用狀況、患者的康復需求,以及康復治療中面臨的難題,并認真記錄,收集到大量一手資料。
康復科劉醫生指出:“目前醫院在康復設備方面存在一定不足,部分設備功能單一,難以滿足患者多樣化需求。此外,一些先進康復技術在實際應用中面臨操作復雜、成本較高等問題。希望通過與瑞康行團隊合作,共同解決這些難題,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的康復服務。”針對這些問題,雙方展開熱烈討論,共同探索解決方案。瑞康行團隊表示,將依據此次調研收集的信息,對電動移位機進行優化升級,并持續探索康復技術的創新應用,以滿足醫院和患者的實際需求。
活動漸近尾聲,瑞康行團隊特意將活動的最后環節設置為健康知識科普,目的在于為患者普及日常健康知識,讓他們明白自我康復在整個康復進程中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團隊成員們闡述了適量運動的方式方法,針對下肢功能障礙患者推薦了一些如床上腿部伸展、借助輔助器械慢走等適宜的運動項目,生動地描述這些生活習慣是怎樣一步步對康復起到促進作用的。
此次瑞康行團隊走進國控醫療南昌健源康復醫院的實踐調研活動成效顯著。電動移位機的展示與應用,為更多患者帶來康復新希望;實踐調研收集的信息,為團隊優化設備、創新康復技術提供了有力支撐。活動結束后,患者和醫院工作人員對瑞康行團隊表達了感謝,并期待未來開展更多合作。
瑞康行團隊相關負責人表示,團隊將繼續秉持服務患者、創新科技的理念,深化與康復醫療機構的合作。通過持續優化電動移位機等康復設備,探索更多康復技術創新應用,為廣大下肢功能障礙患者提供更優質、更高效的康復服務,助力患者回歸正常生活,為推動中國康復醫療事業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