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爺,您知道突然口齒不清、半邊身體麻木可能是腦卒中前兆嗎?”在瀘州市天立社區的老年活動中心,一群身著白大褂的年輕志愿者正耐心講解腦卒中防治知識。他們是來自西南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的三棲護暖團隊,一支專注于腦卒中患者全周期康復服務的青年志愿隊伍。今年暑期,他們走進社區,開展為期一個月的社會實踐,累計服務241名腦卒中患者,覆蓋800余人次健康宣教,用專業與溫情點亮患者康復之路。
結合中國社會腦卒中高發病率、高致殘率的現狀,“每12秒就有1人發生腦卒中”,團隊“DUAL3×3×3立體協護”創新模式,依托“醫院-社區-家庭”三級聯動,提供生理、心理、社會功能全方位干預。
三棲護暖團隊成員通過情景劇演示“FAST識別法”(面部下垂、手臂無力、言語困難、及時送醫),搭配互動問答、免費血壓測量,提升居民急救意識。爺爺奶奶們也為志愿隊帶來的精彩的表演鼓掌!同時三棲護暖團隊成立了個案服務檔案,為60名高危患者建立健康檔案,提供定期隨訪。如72歲的李奶奶在團隊指導下,血壓控制達標,復發風險降低40%。此外心理干預也不容忽視,腦卒中患者普遍受到術后焦慮抑郁的影響,應用心理學專業學生設計正念減壓課程,緩解患者焦慮情緒,服務300余人次。
覆蓋5個社區,聯動3家附屬醫院,形成可復制的“篩查-干預-隨訪”標準化流程。團隊獲國家級大創立項、四川省“三下鄉”優秀團隊等榮譽,實踐報告有望被納入瀘州市慢性病防控規劃參考案例。
隊長說:“作為醫學生,真正理解到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
志愿者王同學分享:“看到張爺爺從臥床到獨立行走,深刻體會到醫學人文關懷的力量。”“從理論到實踐,從校園到社會,三棲護暖團隊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代醫學生的責任擔當。未來,他們將繼續深化‘DUAL模式’,為‘健康中國2030’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