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尺巷”工作法賦能基層治理,淮北市探索新時代“和諧密碼”
為深入挖掘傳統文化與現代基層治理的融合路徑,近日,安徽中醫藥大學調研組赴安徽省淮北市開展“六尺巷基層治理工作法”專題調研。通過實地走訪、座談交流與案例分析,調研組發現,淮北市以“禮讓和諧”的六尺巷精神為內核,創新基層矛盾糾紛化解機制,為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提供了鮮活經驗。(通訊員 任欣欣)
歷史智慧照進現實:六尺巷精神的現代轉化
“千里修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源自清代桐城的六尺巷典故,在淮北市煥發新生。調研組了解到,淮北市將“謙和禮讓、睦鄰共治”的理念融入基層治理實踐,探索出“黨建引領、多元協商、網格聯動”的“六尺巷工作法”。該模式通過設立“鄰里議事廳”“巷長調解隊”等載體,引導群眾以理性協商化解矛盾,推動“小事不出社區、難事不出街道”。
淮北實踐:從“矛盾焦點”到“和諧樣板”
在濉溪縣,調研組實地考察了“六尺巷工作法”的落地成效。以相山區改造為例,面對居民對公共空間劃分的爭議,社區通過“六步工作法”(即聽訴求、講典故、議方案、簽協議、促履約、評效果),僅用兩周時間便達成共識,成功化解多年積怨。據淮北市政法委統計,2024年該市運用“六尺巷工作法”化解矛盾糾紛1500余起,群眾滿意度顯著提升。
科技賦能:傳統智慧與數字治理深度融合
調研中發現,淮北市還依托“智慧社區”平臺,開發“六尺巷云調解”系統,實現線上協商、遠程聽證、案例共享等功能。街道負責人 表示:“通過‘線下溫情調解+線上高效協同’,我們既保留了‘面對面’的情感溫度,又提高了矛盾化解效率。”
從歷史典故到治理良方,淮北市以“六尺巷工作法”書寫了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淮北篇章。調研組負責人表示,未來將進一步總結該模式的創新路徑,為推動基層治理體系現代化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踐參考。
作者:任欣欣 來源:自身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