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數字化浪潮洶涌澎湃的時代,企業運營的各個領域都在經歷著深刻的變革。傳統的財務模式在效率、準確性和決策支持方面逐漸顯露出局限性,難以滿足企業日益復雜的業務需求和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基于此,湖北經濟學院會計學院專精特新企業智能化調研小分隊通過收集資料、實地考察等對財務智能化轉型路徑進行探究,提供可實施性建議。
(團隊成員合照 梁若昀攝)
會計學院專精特新企業財務智能化調研小分隊是一支調研企業財務智能化轉型趨勢及困難的社會實踐團隊,由會計學院何雨晴老師和會計學院團委書記蔡卓嶸作為指導老師帶隊,響應“新財經”改革,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重要指示。本團隊通過實地調研、企業走訪、調查問卷等多手段探究當前財會智能化的發展情況。
本團隊由多名會計學院與低碳經濟學院成員組成,基于“跬步計劃”培育項目進行社會實踐,已入圍2024年全國大學生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財經報國青年力行”專項活動,同時本項目在2024年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中被立為省級立項。
(團隊成員與勝意科技郭總交流財務智能化模式,梁若昀攝)
為深入企業內部,切實了解當今專精特新企業財務智能化的需求和痛點,我們走訪了多家企業。第一家走訪的是勝意科技有限公司。
在采訪中,本團隊了解到勝意科技是一家專注于企業非生產性支出管理和消費供應鏈的軟件產品提供商,致力于通過先進的系統平臺降低企業采購成本,提高資源效率。非生產性支出管理平臺專注于管理企業的非生產性支出,如商業費用、員工出差等。
通過與高管郭總的交流,本團隊更深切體會到企業對于財務智能化的期望和需求。郭總明確指出了企業在差旅管理、費用控制和費用前端管控等方面的痛點,以及希望通過財務智能化來解決的具體問題:費用報銷雖說是財務流程中的一個環節,但它作為一個萬億級市場,其財務智能化勢必會極大提高企業的資源利用率,降本增效,在宏觀層面上對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增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團隊成員與天恒呂總合照 梁若昀攝)
第二家走訪的企業是天恒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在此采訪中,我們了解到其在財務智能化方面一直堅持以財務業務為主,智能化工具為輔,遵循業務本質邏輯。智能化技術的引進也是為了更好輔助業務進行,幫助財務人員提高專業性水平,提質增效,但是智能化始終無法取代財務人員。
同時企業提出應更注重財務人員智能化技術改造學習。其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報表主要有效信息由財務人員提供且財務人員對業務流程更加熟悉;二是財務人員根據業務邏輯自主進行智能化改造更加合理、實施性更強,掌握了基礎邏輯也更方便實時修改;三是財務人員在業務與技術方面能更準確與其他部門對接,使智能化轉型發揮最大效用。
(天健梁總為團隊成員講解智能審計軟件 梁若昀攝)
第三家走訪的是天健會計事務所。通過采訪,我們認識到該事務所能在財務智能化轉型取得重大成果離不開名為AE的智能審計系統,該系統集結了許多前沿技術,包括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能更好服務于事務所多元化個性化業務需求,既能滿足基本審計工作要求,也方便不斷修繕添加新插件,適應業務不斷發展升級。
該系統一方面提高了審計工作效率,免除重復性繁瑣性工作流程,在一定程度上規避了部分數據錯誤和遺漏的風險,也提高了數據的準確度;另一方面促使審計人員學習利用軟件工具,提高員工智能技術運用能力,打造數字化高效團隊,為公司適應更復雜、更長期的市場需求打下堅實基礎。
通過走訪以上三家企業,我們深刻理解到,財務智能化轉型是一個系統工程,本非一蹴而就,它需要企業在技術轉型、板塊變革、人才培養等多個核心要素上進行綜合考量和協調推進。只有這樣,企業才能真正實現由數據驅動的決策支持,從而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保持領先。未來,隨著技術的持續發展和應用場景的深化,財務智能化轉型有望在更多企業中普及,成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