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調查報告
關于傳統文化調查報告
調查人:
調查時間:2023年5月至6月
調查對象:普通民眾
調查形式:問卷調查
調查背景:隨著社會發展,科技進步,信息傳遞越來越迅速便捷,中國和西方交流越來越頻繁,傳統文化卻逐漸出現衰退甚至消失的跡象,就此跡象,我對民眾做了關于傳統文化的調查報告:
傳統文化調查問卷
2023年5月
尊敬的朋友,感謝您在百忙之中抽出一分鐘時間來填寫這個調查表:對于每個問題請認真思考,在您認為的答案上打一個對號,多選題會注明,謝謝您的參與祝您萬事勝意
1.您的性別是:
A.男 B.女
2.您對中國傳統文化了解多少
A 很少B 了解一點C很多 D 模模糊糊
3.你認為傳統文化對當下中國社會的作用:
A 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B一般般C可有可無D 有消極作用E 其他
4. 你認為我們現在還有沒有自己的傳統文化和傳統生活方式
A 還有一些傳統文化和傳統生活方式
B全球化大環境下,華夏傳統即將遺失
C 說不清 D 其他
5.中國四大名著你都讀過嗎
A 只讀過一部B讀過兩部C 讀過三部 D都讀過 E都沒讀過
6.你覺得大學生是否應該學習國學
A應該 B 不應該 C 沒必要 D 不清楚
7.下列那個節日不是中國傳統節日
A.端午節 B.重陽節 C.萬圣節 D.元宵節
8. 您一般從哪里了解傳統文化的可多選
A.長輩講述的B.朋友說的 C.網絡上D.電視上 E.報紙F書籍G.其他
9.對于近來外來文化侵襲,如日韓文化,你的態度是什么
A.無所謂 B.很痛心,反感崇洋媚外 C.支持外來文化,很喜歡D.應該理智
現在就調查結果作出分析:
當代人傳統文化的了解和重規程度
大多數人對祖國的傳統文化還是比較了解和重視的,而且對于積極的傳統文化還是很提倡的,但是,很多人只是知道有這個傳統,卻已經不知道其來歷和所包涵的文化底蘊。大部分人對傳統民族藝術都沒有過學習經歷,可見,民族文化在民眾中傳播和延續是舉步維艱的;有些學生竟然連中國的傳統節日都記不住,可見傳統文化在今天的地位和影響已經越來越小;
二當代人對外國文化的態度
從結果來看,現在的人對西方文化的了解程度打到很高的地步,并且,很多學生更喜歡西方的文化,更愿意參加西方節日,從這點可以看得出現代人在現在這個大環境下受西方文化熏陶很深,但也從側面表現出對傳統文化的不了解;
三部分人年輕人鐘愛西方文化的原因
首先,西方文化比較開放,相對于中國傳統文化更瘦時代歡迎,再加上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不了解和崇洋媚外的心理作祟使得年輕人更喜歡西方文化,而我們傳統文化因為歷史悠久,再加上比較保守便不容易被現在的年輕人所接受,而現在的中小學教育都是為了應付考試,不注重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才導致現在的情況;
三個問題解析:
如何認識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面對社會的不斷發展變化,經濟政治的迅速發展,傳統文化也在不斷變化發展:傳統文化中能適應社會生活變遷的,就會對社會發展和人的健康成長產生積極作用;而傳統文化中不能適應社會生活變遷的,就會對社會發展和人的成長產生消極作用;如果我們能發揮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正確對待傳統文化,就會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與發展,促進人的終身發展,對其產生積極作用,因此,我們要正確對待傳統文化;傳統文化對我們的重要性:
首先,我們中華名族的傳統文化是四大文明中唯一沒有中斷的,既悠遠又有沉厚的底蘊的文化:這是我們的驕傲,我們當然應當學習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 其次,現在是個多元化的文化時代,我們面臨的是其他國家的文化滲透,特別是在改革開放之后,各種文化一涌而進,所以我們更要繼承傳統文化,堅守我們自己的優秀傳統,相信大家對韓流并不陌生,想它韓國只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其文化卻在中國產生一股不可擋的波動,這不得不讓我們思考,是不是我們對自己的傳統沒有好好的保護;再次,我們只有在繼承之后,才能將其發揚光大,使其更加適應現代的發展,使我們五千年的古文明繼續流傳;繼承傳統文化是實現中國成為文化大國的一種途徑,我們古有孔孟對世界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現在我們不能抱著以前的榮耀來面對世界范圍內的文化軟實力競爭,所以我們就要回顧過去面向將來,這樣才能防止其他國家有目的性的文化滲透,才能遏制我們年青一代崇洋媚外的勢頭,保證我么中華名族的優秀文化淵源流傳
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
我國傳統文化,常被視為倩家文化;所謂傳統,就是世代相傳
的東西:中國的古代文化博大精深,但 來的主要是儒家文化;
所以,把中國的傳統文化,看作儒家文化基末上是沒有錯的;儒家文化,有值得弘揚的東西,但糟柏太多了,特別是被歷代帝王及其御用文人嚴重例割裝飾過以后,幾平只是一種維護獨裁專制統治的忠君文化、奴婢文化了;正因為這樣,人們一提到我國傳統文化就反感,就有氣,就要徹底否定它,就有人想用全盤西化來取代它;其實,中國的古代文化不但博大精深,而且非常優秀,完全符合人類社會健康發展的需要;可悲的是,因為多數文化都不利于獨裁專制,而中國白秦始皇建立獨裁政治制度以后,軌裁政治就直沿用至今兩千多年來只有強化,沒有弱化;所以,一切不利于獨裁統治的古代優秀都被打壓了,都不能被后人很好地實際繼承延用下來,更無從發揚光大了,因而被排斥在“傳統文化”之外了;
因此,對于中國文化,我不贊成籠統地說弘揚傳統文化,因為弘揚傳統文化,就是么揚忠君文化,就是弘揚獨裁文化,就是弘揚奴婢文化要振興中華,要使中華民族平等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們就應該重新認識、弘揚、發展我國古代的優秀文化;
如何弘揚和發展成為優秀傳統文化呢 最重要的就是堅持真理,愿意為真理獻身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歷史上不乏這樣的故事都表現出堅持真理的重要性,如果違背了真理,那么這種文化繼續傳承必將對社會造成影響,也算不上優秀的文化了;堅持真理是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適應人民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才能為人民所用,才能算得上是真正優秀的傳統文化,才有繼續傳承并且發展下去的可能性,否則必將被社會所淘汰,不為人們所接受;
所以。“堅持真理,愿意為真理獻身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不屬于中國傳統文化,但她是中國優秀古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今天必須重新認識、弘揚和發展的古代優秀文化之一
中國的和平崛起是否應該繼承和創新中國傳統文化:
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宏人;”曾子說:“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遠;”然而,在這所謂的道義背后,在一樁樁英雄事跡之中,始終有一個千年不變的精神內容存在,這便是一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個在民族適應環境,改造世界,形成自己特有語言,習俗和人文傳統的長期發展歷程中,表現出來富有生命力的優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堅定志向;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先有孟子的“養浩然之氣”,“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后有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洪精神,等等一切為祖國,為人民勇往直前,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去學習;而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途上,繼承和發揚優秀的民族精神,無疑更具有現實意義;十六大報告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任務加以強調是對民族精神內涵的發展,也是對文化建設理論的深化;培育民族精神應該從大小環境做起,大小年齡進行普及教育;大的環境,國家應該倡導,鼓勵這種精神,使國民具備這種精神,并使其變為熱愛祖國,建設祖國的動力;而從小的方面來說,應該在各類教育中滲透教育弘揚民族精神,大力發展教育從而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教養;當前,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首先要培育與弘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知難而進、艱苦奮斗、自強不息、法正廉法 金不白進 樂于系社筆的民傳轉地不茨于時建面不斷發展,不周工體規而弟于創新;不敢于驕傲而奮發向上,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振興中華的民族精神;今天的偉大變革和新的偉大實踐,正是孕育新民族精神的最佳時期,我們要抓住機遇,反復提煉。不斷總結,為民族精神的寶庫增光添彩,這既是民族精神發展的攻堅戰,又是民族精神前進的光輝點;仰望中華世紀的圣火我們感到中華民族正閃耀著我們民族特有的堅忍不拔,不畏艱難的偉大精神;而且,正是這種不屈的民族精神,使古老的中國從落魄中重新崛起,并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為祖國后代的我們,所要做的是同先輩們一樣把個人的命運同祖國的命運緊密聯系起來,真正地做到;弘揚民族精神,立志報效祖國;這不但是每個中華兒女實現自己人生價值根本途徑,更是祖國對我們的要求;讓我們一起為中華傳統文化這顆長壽樹澆水、施肥吧
調查結論與建議
1應該從小開始培養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對優秀的傳統文化要好好維承下去,當代學生應該多去了解我國的民俗文化,特別是自己地區那些有著悠久歷史的民族文化,多去接觸民族的風俗習慣和優良傳統;
2注重歷史,地理中對我國傳統文化的介紹,開展類似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競賽‘之類的活動,掀起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潮,中小學生的教科書應該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的介紹:
3培養愛國情操和集體主義精神,自覺養成良好個人習慣,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自覺抑制外來不良文化的沖擊,對于外來文化要有選擇的學習,不能盲從跟風,免得誤入歧途用行動去證明自己的愛國熱情;
4 國家應該加強對外來不良文化的打擊力度,同時對優秀的傳統文化和優良傳統的保護措施,從法制上規定每個公民有自覺維護和繼承優秀傳統文化的義務,讓優秀傳統文化深入人心:
5 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改進和美化,讓其更具有時代氣息,更符合時代要求,這樣也增強了傳統文化的競爭力,也更具有吸引力;
結語:
中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傳統文化貫穿著我們的歷史,連接著一個一個朝代,成為中華民族的魂,是我們華夏民族的根;在科技發達的今天,我們更不能拋棄傳統文化,任何一個強大的國家,都有與其一樣強大的文化;一個國家僅僅經濟軍事上的強大,文化精神上混亂與空缺,必然會走向衰落,走向完結;所以我們作為炎黃子孫,作為活在當下的新時代中國人,必然要繼承起我們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取其精華,棄其糟粕,讓優秀的傳統文化繼承下去,傳播開來,努力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繁榮富強,和諧團結的美麗國度
作者:多彩大學生網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