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大學|“鄉”約盛夏,探尋共同富裕之路
光陰荏苒,珠流壁轉之間,我參加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已經告一段落。人生因經歷而美麗,因實踐而得真知。跟隨著浙江工商大學經濟學院“共話浙里二十載,鄉遇鑄就共富夢”實踐團的腳步,我參觀并調研了多個鄉村,其中杭州蕭山瓜瀝鎮梅林村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早晨9時,我們到達了梅林村,映入眼簾的是一幅鄉村田園畫——一幢幢紅頂白墻的農家別墅,錯落有序;一塊塊綠意盎然的農田,整齊劃一。第一眼看到它時,我驚嘆它的美麗。作為“千萬工程”的源起地,在這里,有新式住宅、中心公園和連片的綠地,村莊整潔,規劃有序。農業是梅林村發展的一大重點,“互聯網+特色農業”模式的構建、現代農業產業的發展和農村土地制度的改革為梅林村實現共同富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奮楫者先,創新者強”。在講解員的帶領下,我參觀了梅林村的美好生活中心、智慧健康服務站等地,實地感受了梅林村的發展進程。最令我震撼的是梅林村的數字化建設,它的智慧醫療,能及時關注村民的健康狀況,做到小病慢病不出村;它的共同富裕指標評價體系,為全省探索共同富裕提供了梅林經驗。在這個很多鄉村不知如何將“數字“和鄉村發展融合的時代中,梅林村率先打造出了適合自身發展情況的一套數字化管理方案,讓村民享受到了共同富裕下智慧便捷的公共服務,也讓自己走在了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的前沿。
此外,改革開放以來,梅林村一直創新產業發展的路徑,形成了以愛迪爾包裝為“龍頭”的工業經濟格局,帶動村內居民就業,實現工業小區、農業園區、住宅樓區“三區合一”。現今,梅林村還提出了三產融合發展,構建“投、建、運、維”一體化的鄉村發展新模式,讓梅林村不斷蝶變。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除了敢于創新之外,我認為堅持也是梅林村不斷進步的一個重要因素。二十多年來,梅林村實現了從凌亂到有序、從陳舊到煥新的改變。而這些改變都離不開村民和村委的共同努力和不懈奮斗。正是大家堅持垃圾分類、垃圾不落地,才有了梅林村干凈的街道和河流;正是大家堅持創新,不斷探索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不甘于現狀,才有了梅林村的美好生活……還記得在調研過程中有一位老奶奶這樣對我說到:“現在家里有了一幢小別墅,一家人都住在一起,兒子也沒有買房的壓力了。”這讓我切實感受到了共同富裕對人們生活的改變和有利之處,也讓我感受到了堅持它的意義所在。
“以不息為體,以日新為道”。在實現共同富裕的過程中,梅林村始終堅持這句話,將二者結合,不斷向著最終目標前進。而這句話對我們的人生同樣適用。水滴可以穿石,鋸繩可以斷木。許多人做事情,起初都能付出行動,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難度的增加以及氣力的耗費,大多數人便半途而廢,放棄了堅持。成功的到來總是需要時間的,因此堅持就顯得極其重要,堅持不一定成功,但我覺得不堅持很難成功。而當我們的人生遇到瓶頸時,我們就可以運用創新找到新的、更好的方式、方法去突破,向著新的生活邁進。
在這個盛夏,有烈日,有高溫,也有實踐團在街道上、在田野間忙碌的身影,還有我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得到的收獲。這次社會實踐既探尋了共同富裕之路,讓我體會到了共同富裕的發展歷程和發展成果,又給予了每個人啟示,讓我通過共同富裕之路領悟人生之道。(通訊員 鄭倩倩)
作者:鄭倩倩 來源:浙江工商大學經濟學院“共話浙里二十載 鄉遇鑄就共富夢”實踐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