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大學|歸璞農旅,見證橫坎頭村的山鄉巨變
光陰荏苒,正值八八戰略20周年之際改革,浙江大地處處散發著蓬勃生機,而在我們看不到的鄉村,更有著令人欣喜的變化。而在這個暑假,我有幸參與了浙江工商大學經濟學院的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讓我們歸璞農旅,探尋浙江鄉村近些年的蝶變。
“共話浙里20載,鄉遇鑄就共富夢”是我們團隊的口號,在這次調研中,我們選擇了位于浙江不同地區、不同地形、發展程度不同的幾個村莊作為我們的調研對象。在這些村莊里,讓我影響深刻的是從“橫看豎看看不到頭”到依靠紅色旅游和數字技術發展赴小康的橫坎頭村。在參觀村落的過程中,我們看到的不止是簡單的水泥路,還有寬敞筆直的瀝青路和富有歷史氣息的石板路;村莊里房屋風格多樣,既有遺留下來寶貴的歷史建筑,也有現代化的樓房和別墅;充滿科技感的智能大棚坐落于山水相依的橫坎頭村中,向我們呈現了一個歷史與現代化相融,科技和環境同行的新時代農村。
然而這些并非一蹴而就,從講解員口中得知,曾經的橫坎頭村還是一個交通閉塞、房屋破舊、村民收入低的經濟薄弱村,而這一切是從時任浙江省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到村考察后改變的。看到總書記在20年前對這個小山村實地考察時的深沉關切,與村里書信往來中的殷殷期待,我想,這才是橫坎頭村走出自己的致富之路的重要開端。橫坎頭村作為抗日時期的敵后抗日根據地,擁有大量的紅色旅游資源,這些都是橫坎頭村寶貴的歷史遺產。看著陳列在玻璃后的一件件從那個戰火紛飛、民族危亡的時代走來的文物,我們可以感受到敵后抗戰的種種艱難:打獵用的土槍與敵人較量,滿是補丁的薄被子當作過冬的被子,用做工粗糙的大刀與敵人搏殺。橫坎頭村沒有讓這些文物蒙塵,而是講它們一一展覽出來,讓外來游客得以感受到抗戰時代中華民族英勇斗爭精神的同時,也為自己創造了一條旅游致富之路。
在此同時,橫坎頭村不止依靠紅色旅游這一條路,積極與現代化接軌,打造數字化、智能化的新農業也是橫坎頭村的特色之一。干凈整潔的大棚、書中出現的無土栽培無一不刷新了我們對農業的認知,這讓我不禁感嘆到:農業也可以這么高端。通過一系列的數字賦能舉措,將傳統的農業數據化,使其變得更具可視化,方便種植人員掌控;運用自動化技術,減少了人工成本的投入,同時提高了生產效益;再借助智能化 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提高整個農業系統的決策效率;最后,借助互聯網平臺,拓展業務渠道和服務范圍。一環扣一環,實現農業數字賦能的完美循環,這種處處體現高科技的農業技術,讓我這個“城市土鱉”不由驚奇不已。橫坎頭村借用數字賦能,打破了傳統的農業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農業轉型和農民增收。
而在調研過程中,我們收獲良多,但也碰到了許多困難。在“史上最熱”的天氣下,我們在烈日炎炎之下,奔走在村子的大街小巷里;我們也曾多次被人拒絕,體會被拒之門外的苦澀;也因不懂方言,陷入交流困難的境地……但為了調研,了解浙江鄉村最真實的現狀,我們義無反顧,克服一道道困難,才取得了“真經”,完成了我們的目標。
而我們在看到橫坎頭村欣欣向榮的同時,我們也注意到了仍然可以改進的地方,比如部分農村年紀較大的村民對數字化的了解程度較低,這對橫坎頭村的數字化發展多少會有制約。通過參觀“千萬工程”之一的橫坎頭村,我們可以感覺到,浙江這些年鄉村的發展變化令人欣喜。我相信,在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在農村居民的辛勤奮斗下,農村地區的發展會越來越好,農民的生活會越來越美好!
通訊員 何鑫
作者:何鑫 來源:浙江工商大學經濟學院“共話浙里二十載 鄉遇鑄就共富夢”實踐團
- 一份真情,一份志愿
- 2023年6月25日,我們”杰出青年,愛使我行”團隊跟隨著養老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們前往社區中孤寡老人的家中。端午節是合家歡樂的節日,但
- 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