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產業現代化轉型是當代中國農業發展的重要主題,關乎到國家大計方針,更關乎到每個人手中的飯碗能不能端的穩、端的牢。為了更好地學習現在農村產業轉型所運用的各類方法,巢湖學院赴鄉村中青年農民職業心理健康調研團于2023年7月1日開始就“在健康中國背景下,聚焦中青年農民職業心理健康,助力農業產業現代化轉型”主題對黃麓白鷺湖農業園、合肥巢湖市雙牛農機合作社開展了對農民職業心理健康現狀及其對農村產業現代化轉型的積極影響的走訪與調研。
(圖為調研巢湖市雙牛農機合作社途中 多彩大學生網通訊員 李澤慧 攝)
7月2日團隊來到巢湖市雙牛農機合作社,在簡單的參觀了解后,指導老師、團隊成員都與主要負責人進行了交流。在交流中我們逐漸了解到現在的機械化早已經不是收割時用到機器那么簡單了。從種植到收割,甚至于烘干、分裝都已經用機械代替。但這也只是比較基礎的,信息化時代,實時監控讓機械運動的路徑更加清晰,也讓農民們的勞動情況清楚地展現在眼前。手機上足不出戶就能看到農場里的情況,極大便利了負責人對農場進行全面掌握,也讓勞動者有了監督,勞動效率更高。交談和參觀讓我們都意識到農業產業現代化轉型從來就不是單獨某一方面的改變那么容易,在這個農民已經不能只負責耕作的時代,國家根據具體國情制定了農村相關的多方面政策。鄉村振興還在如火如荼進行時,農事服務成了一項新舉措。負責人也表示曾經會有些擔心,但隨著長期的建設,這十年來,農場發展地越來越穩定。加上在這個時代,因為機械化程度的提高,兩萬畝田地在農忙時期也只需要二十人左右就能完成所有任務。一切都在穩中向好的態勢中前進。
(圖為雙牛農機合作社負責人與指導老師交流 多彩大學生網通訊員 黃越 攝)
負責人向我們介紹時曾提及政府的扶持與幫助,不僅定期有人會來田地里進行進行肥料、除蟲的實驗,而且還有專人將最新的土地政策對農民們進行講解。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正因為有不同的人才多方通力合作,讓農民的勞動成果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的完善、保留,從而讓農民能更加安心、高效地勞動。鄉村振興還在路上,聚焦農村產業現代化轉型,既助推了振興又反作用于自身,二者相輔相成。
農業農村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短板,與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相比,農業現代化明顯滯后。原因在于農業生產效率較低、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落后造成的農業比較效益不高、農產品競爭力不足,限制了農民的收入和消費水平,制約了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實踐前了解到的理論知識太過抽象,難以真正深刻理解。這次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讓我們更加直觀的了解到新時代的農業方針政策帶來的種種影響以及健康中國背景下,農民職業心理健康對產業振興的積極影響。因為對中國共產黨充滿信心、對國家政策理解后的信任,讓更多農民放棄進入城市務工,選擇鄉村的土地扎根,其中不乏不少年輕人。
農民一直是農村建設的主力軍,“關注農民職業心理健康,助力農業產業現代化轉型”,也是促進鄉村振興。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本質就是實現農民的現代化。通過這次巢湖學院赴巢湖市鄉村振興背景下中青年農民職業心理健康教育調研實踐活動,加深了我們對當下農村發展情況的了解,也加強了我們的實踐能力,學會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也讓我們理解了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需將農業農村現代化與優秀農耕文化結合起來、與中國農民群眾的共同價值理念結合起來這一觀點。
(通訊員 李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