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馬承瓏)以實踐感悟社會溫度,用青春觸摸鄉村脈搏。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全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的指示,扎實推進共同富裕,推進鄉村振興,七月下旬,北京科技大學長青支教團之青邯實踐團前往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東沙村開展為期十四天的實踐活動,弘揚中國精神,展現時代風貌。
歷經七個多小時的大巴車程,一群志同道合的北科學子踏上了支教之旅,在大名縣東沙村即將開始一段嶄新的旅程。在與東沙村村委會多次溝通協商后,北京科技大學長青支教之青邯實踐隊暑期夏令營活動在當地村委會提供的一間活動室里正式展開。
在這里,青邯實踐團夏令營為村里報名的五十個小孩進行課程教學。科學小實驗、一起來閱讀、英語“劇”好看、智趣手工坊、趣味辯論會、“音”為“友”你,奇妙訓練營等興趣拓展課,小朋友們上得不亦樂乎;五子棋比賽、紙飛機大賽等趣味課堂比賽融合競爭與合作,進行得如火如荼;趣味運動會、指尖的舞蹈(手勢舞)、傳統武術、少兒籃球隊等體育類課程讓孩子們在運動中體味童年;走進中國詩詞、巖彩畫科普、歷史小講堂、奇妙地理游等知識科普課帶孩子們領略萬水千山……多彩的課堂,多元化的教學方式,青邯實踐團將寓教于樂的理念滲透進各項教學活動中來,其目的不僅在于培養小朋友們的綜合素質,呵護其茁壯成長;也在課程中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中國精神。
圖1科學小實驗

圖2英語“劇”好看

圖3智趣手工坊

圖4傳統武術課
周末時光,青邯實踐團成員兩次探訪大名草編文化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王群英老師,虛心求教。悠悠大名,舞動草編。在前期調研過程中,團隊便了解到了當地極具地方特色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名草編。而大名草編的基礎編法有七股辮、九股辮等等。實踐團成員認真學習了草編的基礎編法和幾個手工品制作方法如五角星、蟈蟈籠、草帽等,也很榮幸邀請到老師為我們錄制云教學視頻,在后續實踐過程中,實踐團計劃開展“大名草編進課堂”的特色課程,讓更多孩子們了解大名草編,傳播大名草編文化,增強文化自信。
圖5與傳承人的合照

圖6實踐團成員在學習草編文化
與此同時,實踐團的成員定期對上課的同學進行家訪,了解其基本情況,進一步關切農村孩子的教育情況。通過與家長的深入溝通,實踐團成員對小朋友有了更具體全面的認識,也在多個典型案例中得以窺見家庭環境和學習環境對農村學生教育發展產生的影響。
圖7實踐團成員在家訪
本次實踐活動的順利展開,離不開村委會書記和村民的大力支持。活動室條件有限,村書記就帶著村民給教室安裝空調,安裝窗簾,并捐獻百余套筆本。實踐團在村子里生活的時光,也切實感受到了村民的淳樸和熱情:熱心村民為我們送來的午飯,購買教具時店主少收的幾十塊錢……種種舉動,實踐團成員們都看在眼里,感動在心里。在一次次村民們熱情的關切與問候中,鼓舞著我們努力為孩子們上好每一堂課,也似乎找到了來這里支教的意義。
“我們希望這次短期支教活動能為農村的孩子們打開一扇了解大千世界的窗戶。”這是青邯實踐團一名成員的真實心聲。正如羅素所說,“愛猶如一棵樹,它的樹根深植于地下,但它的枝條卻可參天。”青邯實踐團的成員想留下的,不僅僅是這難忘且短暫的十四天,更是希望能夠在小朋友的心中埋藏一顆種子,能夠在未來發芽結果。
為國奉獻筑新程,鋼筋鐵骨育新人。短短的十四天已經過半,青邯實踐團的成員也將繼續認真做好接下來的實踐,把愛傳遞到社會基層,把青春的腳步印刻在祖國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