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視角下的錦州市 農村兒童口腔健康教育調查報告
口腔作為人體消化系統的入口,承擔著咀嚼、吸吮、言語、吞咽、表情等人們生活和工作必需的功能。口腔健康是人體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實際生活中卻容易受到人們的忽視。“牙疼不是病”的認識誤區,成了阻礙人們健康的最大障礙。第四次全國口腔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5歲兒童乳牙齲患率為70.9%,12歲兒童恒牙齲患率為34.5%,且兩個年齡段的齲患率均是農村高于城市,每天吃糖多于兩次的農村兒童占15.1%,農村兒童口腔健康不容樂觀。35-44歲中年人恒牙患齲率為87.1%,根齲的患病率為37.5%,高于城市的28.1%。65-74歲老年人恒牙患齲率為98.7%,也嚴重影響了他們的身心健康。我國農村人口眾多,經濟文化資源有限,農村兒童口腔健康行為相對薄弱。鄉村振興,健康先行。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屬于重點關注對象。加強農村兒童口腔健康教育,提升農村人口的身體素質和幸福指數,可為實現全民奔小康提供健康支撐,促進鄉村振興順利開展。
一、口腔疾病的危害及預防的重要性
口腔是人體最容易患病的器官,口腔問題也會引起多種疾病。不良的口腔衛生習慣,會導致異常繁殖的致病微生物如幽門螺桿菌等大量進入消化道,引起消化道疾病;患有嚴重牙周病的孕婦發生早產和低出生體重兒的危險率是正常人的7.5倍;牙周致病微生物及其機體免疫反應引起的血栓、血管內皮損傷、菌血癥等會誘發心肌梗死、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缺血性腦中風;牙周疾病更是與糖尿病具有雙向促進關系。一個人出現一顆蛀牙,雖然是件小事,如果不及時治療,卻會導致咀嚼受阻,從而影響人的消化效果,還會影響人的心情。因此,口腔健康不僅讓人“吃嘛嘛香”,更關乎人的身體健康及生活質量,它是衡量身體健康水平的重要標志。二十一世紀是以人為本,以健康為中心的世紀。健康就是和諧,健康就是財富,健康就是發展。健康不是一切,但沒有健康就沒有一切。健康是事業之本,健康是生命之基,健康是幸福之源。兒童口腔疾病會嚴重影響兒童的營養狀況和生長發育。良好的口腔保健是增進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質量的重要保證,更是避免“因病致貧”的最好路徑。
二、錦州市農村兒童口腔健康現狀及分析
(一)口腔保健意識薄弱
(1)大多數家長和小學生對口腔健康存在感性認識
普通人對于健康的認識主要是感性的:長得壯、不怕冷、抵抗力強、沒有病。判斷自己是否健康的依據主要是靠自我感覺,他們將身體狀況分為健康和不健康兩種,非此即彼。殊不知人的疾病從發生、發展到嚴重,是需要一定的時間和過程,每當有不舒服的感覺,疾病常常發展到比較嚴重的地步。比如牙周炎引起的牙齦出血常常被人們誤以為是上火造成的,挺一挺就過去了。當牙周炎發展成中重度,則會成為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當牙周袋存在的大量細菌,因咀嚼、刷牙等造成一過性菌血癥,入血的細菌可凝集血小板形成血栓,這時病情可能已經危及到生命。
在對錦州周邊鄉村家長和小學生的調查發現,40%家長認為牙齦出血不正常,80.8%認為吃糖可以導致齲齒,12.6%聽說過含氟牙膏,但知道含氟牙膏的好處的僅占5%。在6-12歲兒童中,有65%的兒童認為吃糖可以導致齲齒;有21%的兒童認為刷牙出血不正常,
聽說過含氟牙膏的兒童占11.2%。
“牙疼不是病”等對健康初級或淺顯的認識往往是導致許多人患病的原因之一。但這種對于健康淡薄、淺顯的認識深深影響著農民的健康狀況。
(二)不良的生活習慣影響口腔健康
每個人的健康與長壽,60%取決于自己的生活習慣,這對于健康至關重要。一些不合理的生活習慣往往是患口腔疾病的根本原因。通過了解錦州地區9所農村小學生口腔健康情況發現,不良的生活習慣是造成兒童口腔疾病的重要原因。
1.糖類食品攝入過多
在黨的鄉村振興政策下,很多農村家庭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加之家長多數常年在外務工,回家探親往往給子女購置相當數量的小食品,其中不乏碳酸飲料、糖等糖類食品,小學生吃零食機會增加。每天至少吃1次糖果的兒童占25.2%,每天至少喝1次碳酸飲料的兒童占18.3%,從而增加了口腔中糖分的殘留量,對牙齒造成腐蝕,引起齲齒。
2.沒有科學的刷牙習慣
被調查的小學生中,17.8%沒有刷牙習慣,53.6%每天刷牙1次,13.3%的兒童每天刷牙2次及以上。38.5%的兒童在刷牙時使用了過多的牙膏。大多數兒童刷牙時間過短,沒有達到清潔效果。
3.咬物習慣
很多小學生有咬鉛筆、咬嘴唇、咬頰、啃指甲等習慣,形成局部小開合畸形,造成牙齒錯位和排列不齊。
(三)口腔健康需求少,主動就醫意識較差
在1年內看過牙病的兒童占10.3%;67.9%的兒童從未看過牙醫;有0.6%的兒童因慢性牙痛而就醫;15%的兒童因急性牙痛而就醫;有10%的兒童定期進行口腔檢查;進行窩溝封閉和涂氟等預防性措施的兒童只僅0.5%。
(四)農村口腔醫療保健機構建設不足
與錦州地區市、縣、區相比,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明顯滯后,特別是少數地區經濟水平低,口腔專業人才隊伍和口腔醫療保健機構都明顯不足,農村兒童能夠獲得的口腔衛生保健服務有限。
三、醫療鄉村振興,加強農村兒童口腔健康教育的幾點建議
認真落實《“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和國家《健康口腔行動方案》,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突出重點、統籌資源,以提高群眾口腔健康水平為根本,全面提升國民口腔健康水平,提高人民口腔健康素養水平和健康行為形成率,助力健康中國建設。這是國家和時代賦予口腔醫務工作者的神圣職責,也是醫療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
(一)加強農村口腔健康知識宣傳普及
1.因地制宜加強口腔健康教育。據“遼寧農民素質狀況調查研究”課題組對省內有代表性的四個地區(海城市,西豐縣,建平縣,新賓縣)的實地調查得出的遼寧省農民文化程度相關結論是:不識字或識字很少占1.75%,小學程度占24.66%,初中程度占61.93%,高中程度占7.99%,中專程度占2.24%,大專以上占1.44%;農民收入普遍增加,但農民的整體素質偏低。根據農民的知識水平情況,應“因地制宜”進行健康教育。可以“全國愛牙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日”等健康主題宣傳日為契機,首先對文化程度相對高一些的人群進行健康宣傳,不斷擴大宣傳范圍和受眾人群。將口腔健康教育集中宣傳與日常宣傳相結合,創新宣傳形式和載體。如采用專題講座的“語言教育法”;制作通俗易懂的健康標語、傳單、小冊子、墻報等的“文字教育方法”;以圖片,照片,標本,模型,示范演示等形式進行的“形象教育法”;用廣播,電視以及計算機教學輔助等方式傳播健康知識的“教育技術法”等等。在農村口腔醫務工作者、小學生及家長、小學教師等群體中開展口腔健康教育活動。都可以提高農村居民口腔健康教育的可及性,從而引導群眾形成自主自律的健康生活方式。
2.引導家長和學生開展“減糖”行動。結合健康校園建設,在小學校及托幼機構限制銷售高糖飲料和零食,學校食堂減少含糖飲料和高糖食品供應。向小學生家長傳授健康食品選擇和健康烹任技巧,提高小學生正確科學飲食的意識和能力。
3.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和口腔醫學生應組成“口腔健康小分隊”
經常性、針對性地深入鄉村地區開展舉辦口腔衛生知識講座、咨詢、義診等一系列口腔保健服務活動,傳播口腔衛生預防知識,開展口腔健康檢查,保障兒童口腔疾病的早診早治。
(二)加強農村小學教師口腔健康教育技能培訓。通過生理衛生課程等手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通過情境表演、角色游戲、講故事等形式,向學生宣傳口腔知識,加深其對口腔保健的感性認識。教會學生保持口腔清潔,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使用含氟牙膏,認真刷牙,可使齲患率下降25%-40%。促進其身心健康,推動健康校園建設。
(三)完善口腔健康服務體系建設。
加強口腔健康教育、口腔疾病防治和口腔護理等實用型、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培訓。加大對基層和偏遠地區扶植力度,提高健康口腔行動保障力度。全面提高基層口腔醫務人員的能力素質和工作水平。建立口腔健康監測網絡,定期開展口腔疾病防治信息的收集和調查,加強數據分析利用,有效評價防治措施效果和成本效益。建立口腔健康信息網絡報告機制,逐步實現居民口腔健康基本狀況和防治信息的定期更新與發布。
加強農村小學生口腔健康教育,提高農村小學生口腔知識水平、改善口腔狀況,增強口腔健康觀念和自我保健意識,讓小學生樹立口腔保健的正確意識,養成口腔清潔習慣,使學生們認識到口腔健康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象征。兒童口腔健康是一生健康的基石,牙齒健康有利于兒童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民小康。關愛山區小學生,醫療鄉村振興,讓口腔健康意識深入人心,改善農村兒童生活質量,提高健康水平,意義深遠。
時間:2023-07-22 作者:王怡陶 來源:義縣 關注:
- “紅日東升,綠色街道”
- 為積極響應共青團中央、全國青少年生態文明教育中心等舉辦的“美麗中國·青春行動”2023 年青少年綠色長征科考實踐活動的號召
-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