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定“湘”味——訪張家界市永定區農產品產業鏈貿易及電子商務發展模式
情定“湘”味——訪張家界市永定區農產品產業鏈貿易及電子商務發展模式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加深對經濟學知識的認知和理解,7月1日至7月13日,湖南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情定“湘”味三下鄉實踐團隊前往張家界市永定區。黨的十八大以來,永定區各鄉鎮眾志成城、戮力同心、全力脫貧,最終于2019年4月16日摘掉貧困縣的帽子。在本次調研中,我們通過實地考察、線上采訪的方式探索當地農產品如今的發展規模,探索脫貧致富的成功經驗,尋找未來產業發展路徑,促進鄉村經濟發展。
三下鄉旅途的第一站,團隊成員從永定區政府出發,經歷長途跋涉,團隊成員到達張家界市幽幽谷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經過簡要參觀,發現幽幽谷農產品種植種類如下:洋荷、山花椒、獼猴桃、黃桃等。胡叔叔在訪談中說道:“目前想要引進扦插軟棗獼猴桃,在南方市場占比少,并且味道甘甜,還有部分藥用價值,競爭能力強。”除此之外,樟樹港辣椒、茅巖河莓茶、貫湘葛根茶等都屬于地方特色產品,此類產品的開發、加工、銷售過程便宛如永定區脫貧致富的縮影,一步一個腳印,雖時常遇到困難,可發展的腳步卻一刻不止。
永定區不僅深耕傳統種植、加工售賣產業,還輔以旅游業,莓茶園提供的游客采摘服務和農家樂極大提升了游客的參與感和幸福感,久居車水馬龍的城市中,偶爾也可到此享受晨光漫野和山起之秀,方知人間清歡。除此之外,永定區的養殖業如今也頗具規模,2023年7月5日上午,團隊成員來到張家界市永定區的沅古坪鎮,對飛潭豬場和盤塘村小張家灣黃牛養殖基地進行調研采訪。探訪發現,飛潭豬場在建設過程中一年四季都需要防控環境,嚴格消毒,保證零污染。但如今卻也面臨市場波動較大、許可證不好辦理等問題。
后續的幾天中,團隊成員仍對其他鄉鎮的特色產業進行了一一探訪,并收集了具體數據,通過對14個鄉鎮和街道中41家企業數據的統計和分析,我們發現目前企業產業融合度仍然處于較低水平;通過對不同產權企業分析,發現目前仍以合作社、個體工商戶為主,公司+農戶、公司+基地等聯動形式占比較低;通過對不同銷售方式等多個分類標注,發現仍以農貿市場為主,產業深度加工、外地廣泛銷售占比較低。
通過此次調研,本團隊對于在互聯網背景帶動下的鄉村特色產業發展現狀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也為所學專業知識的應用提供了機會。當前中國正在繪就現代化產業體系“路線圖”。推進產業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建設具有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
時間:2023-07-21 作者:原創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