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建筑與文化是息息相關的。二者的關系備受關注,并值得討論。建筑是一座城市的一幅肖像、一面鏡子。它以一種凝固的美來詮釋一座城市的文化。曲阜師范大學計算機學院“舊事越千年,傳承永不變”社會實踐隊成員于1月7日16點參觀了廈門中山路騎樓街道。通過座極具代表的傳統建筑,深入了解廈門的歷史與文化。
剛抵達中山路時,一眼望不到頭。騎樓最大的特點便是一樓為商鋪,而二樓大多數為居民所居住的住宅區。也正是這一大特點成為了中山路的一大標簽。吸引著大量游客前來一探究竟。當我們走進中山路時,又是一個截然不同的景象。其中有許多岔路與分支,每條路有著其獨有的特色,例如水仙路以小吃店鋪為主,兩旁傳來的美食香味,讓人欲罷不能;鎮邦路是服裝店的聚集地,在這里可以看到道路兩旁琳瑯滿目的服裝,是購物的絕佳圣地哇。最后走出中山路時,還可以看到波光粼粼的大海。中山路是廈門唯一一條通往大海的道路,落日夕陽,又是一幅美景映入眼簾。至此,我們的實踐活動也結束了。
通過這次實踐活動,我們感受到了中山路保存下來的騎樓街道歷史文化遺址和閩南街市風情,見證了廈門城市歷史發展的過程,留存了城市寶貴的文化記憶。如今的中山路,經過近百年來的培育和打造,已經成為一條歷史積淀深厚、經營品類齊全、名店名品云集、人流物流集中的歷史文化名街。
文化的滲透與滋養式的建筑在不同的時空里煥發著無限的生機與活力。文化的內容與時代、地域等因素密不可分,建筑與文化的關系也應放在具體的歷史與地域中去把握。我們也應該在建筑與文化的關系中觀照歷史反思當下,使建筑真正成為文化的肖像和鏡子,成為我們不斷前進與不斷豐富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