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隊員線上采訪陶女士
采訪過程中,“丹青戲韻,筆墨傳薪”實踐隊成員提出用現代科技助力傳統文化的傳播與傳承的觀點。對此,陶女士表示:“運用現代科技弘揚傳統文化利大于弊。弘揚傳統文化需要結合時代背景,結合時代特點創新才能讓它的傳播面更廣泛,讓年輕人更感興趣,從而提高傳統文化的被關注度。合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可以為傳統文化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
陶女士還介紹了她所了解到的科技助力傳統文化發展的實例。在當今時代,各類短視頻帳號開始對傳統文化的進行講解,彰顯中華傳統文化底蘊,運用一些全新的技術,例如VR還原景象等,積極宣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其中的水下表演《洛神》更是“火熱出圈”。視頻全程雖僅有1分55秒,但是是由演員經過三次拍攝才完成的精彩演繹。舞者的堅持以及拍攝設備的先進,使這場水下的視覺盛宴展現在我們眼前,兩者缺一不可。該視頻讓極富韻味的古文化,通過當今科學技術,穿越了千百年重現在人們面前,讓觀眾們感受到了中國豐厚的歷史底蘊。
陶女士還強調,在揚州大運河博物館,她見到了揚州古運河悠久歷史與現代科技的完美結合。“豆蔻辭工江南一夢,二十四橋明月夜清風”,橋為線,月做點,晚櫻飄零灑落在這大唐盛世間。這便是詩意至極的揚州,也是大運河博物館向我們展示的揚州。古人的所見所感通過博物館VR技術生動的展現出來,讓參觀者如臨其境,好似與古人同游。館中的屏幕也在不停變換,以影像技術生動還原著揚州古時的天氣變化。陶女士說:“揚州大運河博物館展示的不僅僅是揚州的運河,更是中國的文化底蘊,是令我們驕傲的中國源遠流長的優秀文化。而科學技術給傳統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圖為陶女士參觀揚州大運河博物館時所攝
在這場采訪中,我們看到的是陶女士對傳統文化的擔憂和對傳統文化發展的期冀。當現代科技與文化結合時,傳統文化利用科技載體沖破歷史壁壘來到人們的面前,令人更加確切地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包容性、科技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可行性以及中國傳統文化傳承的迫切性。
通過此次采訪,實踐隊隊員意識到,當代青年應該提高對中華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視程度,利用當代科學技術不斷創新傳統文化的存在形式,傳承并發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