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的角峪鎮,極具古風韻味的村莊大門,綠油油的小麥田,石灰路旁一排排整齊的農家小庭院,坐落于村莊正中的鄉村博物館,小木扎上悠閑的老人,一幅農村美、農業強、農民富的鄉村振興畫卷在角峪鎮次第展開。十分榮幸在當地村民的帶領下了解當地的農場和特色鄉村文化。
參觀農場,博農林之秀,覽科技之光。陽光正好的午后,在當地工作人員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佳雪農場。眼下正是春寒料峭的時節,佳雪農場的有機草莓恰逢上市,又紅又大的草莓讓人看了就垂涎欲滴,每天都有不少的人前來采摘。我們觀摩了草莓立體無土栽培技術,領略到現代科技在農業領域的廣泛應用,體會到科技是農業現代化的密碼。

圖為工作人員講解草莓種植技術。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賈志浩 攝
科技在不斷的向前進步,鄉村的生活也在不斷改善進步。在參觀途中,我發現當地的工作人員大都是來自附近村子,農場為在外務工的人員提供了在家就業的機會。我想這是鄉村產業振興的成果,生態小鎮的吸引力也在不斷增強,鄉村也在慢慢地迸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在這里,我看到了一群熱愛生活的人,他們每天不辭辛勞地干著自己喜歡的事業,這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我突然理解了何為真正的生活,就是愛你所愛,想你所想,行你所行。我還驚喜地發現,草莓棚的一角,年輕人在直播賣草莓,聲情并茂,活力四射。直播不僅可以增強草莓營銷量,還可以帶動當地的旅游業發展。青年一代也主動加入了家鄉振興的主力軍中,他們用自己的朝氣為家鄉發展注入了年輕的血液。我想有了青年的助力,鄉村振興必定能夠闊步前行。
汗滴草莓地,粒粒皆辛苦。看到身旁熟練的采摘背影,我也不禁手癢了起來。在得到工作人員的允許后,我便拿著小籃子興致勃勃來到草莓地里開始了我的采摘工作。果然只有實踐才知道,采摘一段時間后,我們便腰酸背痛,無法直立。頓時,我對果農的敬佩油然而生。這采摘的過程,不僅是鍛煉你的耐心,還是考驗你的耐力。可口的草莓需要雙手仔細挑選,就如同甜蜜的生活需要雙手細心打磨。相信農民一定可以靠著雙手創造美好的新農村、新生活。

圖為實踐隊員體驗采摘草莓。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賈志浩 攝
獨特的鄉愁記憶存放在鄉村博物館。我們在村委會工作人員的帶領下來到紡織記憶館。我也是第一次見到坐落于鄉村的博物館。走進記憶館,仿佛漫步在舊時光景的回放中。在曾經,紡車是家家戶戶必備的,那吱呀作響的紡車給許多人留下了美好回憶。絲綢之路、慢時光、非遺手工、紡織原料、記憶之門,一個個精彩篇章,從最初的人工紡織,到現在化的機械化紡織、紡織工藝,見證了時代的變遷。如今將獨特的紡織記憶存放在博物館,不僅存放了鄉親們的寄托,而且成為鄉村的一項旅游特色。我想這真是一次創新之舉,讓人們逛到了家門口的博物館。

圖為鄉村振興的宣傳標語。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劉晗悅 攝
廣袤的田野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呈現新圖景。我站在小巷間感受人間煙火氣,馬扎上的老人在談笑風生,巷間的孩童嬉戲打鬧,眼前的場景深深觸動了我。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的建設如火如荼地進行,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奮蹄,角峪鎮因地制宜,發展生態采摘和特色文化旅游,努力讓人們感受到新時代新農村的新氣象。征途漫漫,唯有奮斗。只有奮斗,我們才能夠追尋到自己想要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