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村留住鄉愁,趟出鄉村振興路——魚山古村旅游業發展與鄉村振興曲阜師范大學訊 (
通訊員 劉祺睿)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強調“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對此,曲阜師范大學“黑墨成文,綠野振興”實踐隊以鄉村振興為主題,在山東省泰安市開展社會實踐,進行實地考察。魚山村作為古村落,旅游業已經成為當地特色產業,逐步促進當地美麗鄉村建設振興。
魚山古村落位于泰山西麓,地處劉臺桃花源景區東部山區,肥城市桃花節旅游路線從該村穿過。宋氏祖先因躲避戰亂,帶領家人來此選址立家,就地取材,修建了宋家大院及其他石屋院落,宋氏家族漸成村落。但因為交通不便,信息交流不發達,魚山村獨特的風貌無法為外界熟知。據該村黨支部書記宋慶泉介紹,村里道路以前都是是泥巴路,老百姓一出門“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2015 年3 月,村里出資將通村道路硬化,并擴寬至8 米。宋慶全說,“現在,道路寬敞了,易于村民出行,也方便了外地游客進出,老百姓心里甭提多高興了。”

(圖為魚山村宋家大院部分樣貌)
針對魚山村的實際情況,大家發現發展民宿旅游既保持傳統鄉村風貌,體現當地民居特色、生態環境,又為游客提供高品質住宿等特色服務的休閑、度假體驗型經營性場所。于是在當地政府動員領導下,村里人響應鄉村振興的策略規劃,利用農村依法建設的閑置宅院,結合當地人文自然景觀和生態資源,進行整體設計、修繕和改造,走出一條“民宿旅游”為核心的旅游業主導道路。
村子是省級傳統古村落,有民宿院60 戶,這是魚山村發展民宿旅游得天獨厚的優勢。此外,當地距離城區僅3 公里距離,交通便捷,每年桃花節期間,劉臺桃花源景區接納游客50至60萬人次,而魚山村是前往桃花節的必經之路,更是為魚山村發展民宿旅游提供了客戶群。
“附近有栲山動物園、劉臺桃花源景區,景點產生集聚效應對游客產生極大吸引力,靠著桃花節、品桃節的輻射帶動,游客可以春賞桃花秋品桃,去動物園游玩,住魚山民宿,形成吃住玩為一體的旅游格局。”按照宋慶泉的說法,魚山村發展民宿旅游的的模式為“游玩-采摘-住宿”三位一體的模式。通過發展民宿,帶動村集體致富,同時,發展民宿所營造的宜居環境,也有利于美麗鄉村的建設,實現良性循環。


(圖為魚山村民宿的內部風光)
多年來,魚山村“兩委”一班人,在村黨支部書記宋慶泉的帶領下,挖掘資源優勢,依托區位優勢,探索實踐“鄉村旅游+”模式,讓石頭村落唱響富民歌,老百姓過上了好日子。魚山村,也被評為“山東省特色旅游村”。
魚山村內的建筑主要是傳統建筑,房屋、院落、街巷、公用設施,全用石頭建成,體現出北方山村的建筑特點和建筑風格。形成這種建筑特色的主要優勢來自于山上豐富的石料資源,便于建房就地取材。街道胡同上崖下坡,蜿蜒曲折,由青石鋪就,既能順暢排水,又能保護路面。宋憲洲是村里為數不多還會建造石屋技藝的人,他說:“因為要吃苦,現在很少有年輕人愿意學習。我兒子曾經跟我學過,但還沒學成就跑出去打工了。”宋慶泉尋思著,通過旅游開發能將傳統建筑技藝傳承下去。“我想組織一些老工匠專門向年輕人教授這門技藝。”

(圖為魚山村石屋風貌)
此外,魚山村深入開展城鄉環境衛生整治、城鄉綠化等工程,廣泛開展農村垃圾亂丟亂倒、污水亂潑亂排、建筑亂搭亂建、雜物亂堆亂放治理活動完善村容環衛建設管理的長效機制,不斷優化農村人居環境。截至目前,全村完成完成造林綠化2000 平方米,安裝路燈30 盞,基礎設施逐步齊全完善,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大幅提升,有力地促進了和諧鄉風塑造和鄉村精神文明建設。

(圖為當地附近桃花海景區風貌)
路寬了,燈亮了,景美了。美麗魚山,在點滴中提高,在求變中聲名遠揚,也吸引了全國各地的開發商前來參觀考察,洽談投資開發事宜。錯落有致的石房,厚重滄桑的石墻,不時邂逅從道路兩旁冒出的綠茵,安詳靜謐中透著鄉村生活的簡單與美好。在鄉村振興的戰略扶持下,民宿的建設,不僅可以提高村民收入,還可以吸引常年在外打工的年輕人回家。這里正以優美的風景招攬八方賓客,為這一方百姓鋪就鋪實了邁向小康富足的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