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信息工程學院追溯非遺“跡”憶團隊,走進杭州上城通過體驗宋式點茶與古法口脂,感受“一杯清茶入口,遇見千年之前的宋氏生活”,展示宋韻文化新氣象。同時,走進麗水龍泉,近距離與龍泉青瓷傳承人——夏侯文大師探討青瓷歷程,了解宋瓷文化與青瓷現代制作工序,制作精準溫濕度控制,將專業與實踐結合起來,看見工業化的未來。
團隊負責人:王迪楠
團隊成員: 朱毅晨 王啟航 貫蕭萁 崔書浩 朱楊銘 徐宇楷
杭州會安閣
團隊在領悟宋代“經世致用”的務實精神和今日“求真務實、誠信和諧、開放圖強”浙江精神的同時,一路尋找千年宋韻的當代價值,在杭州上城、麗水龍泉深刻感受宋韻文化的魅力所在。
第一站我們來到了杭州上城區的會安閣,在劉珍珍老師與艾維老師的帶領下,我們體驗了宋式點茶與古法口脂的制作,沉浸式的感受宋韻之雅,追溯宋韻文化的魅力,將了解到的文化親身體驗了一番。
麗水龍泉
“兩宋龍泉人文薈萃,孕育了以龍泉青瓷為典型代表的獨具特色的宋韻文化。”第二站走進了麗水龍泉,輕盈如煙的粉青瓷,翠綠欲滴的梅子青瓷,帶來的都是過去的輝煌。為了清晰的了解龍泉青瓷的歷程,團隊來到了宋瓷收藏家項宏金老師的研究所,參觀了他收藏的一系列從五代到明代的青瓷,了解了宋代具有代表意義的鳥食罐,看見了被世人所贊嘆的宋人閑適、安逸的生活。
“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還要獻子孫”這是出自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夏侯文大師,即使夏侯文大師已經80多歲的高齡,仍然帶圖團隊成員參觀他的創作作品,告訴大家在創作時的理念“造型要美,釉色要正宗,工藝要精細,要有創新,要有自己的風格”,經過與他的探討,了解了老一輩青瓷從業匠人的崢嶸往昔,領略到宋瓷雅韻的壯麗雋永,更是學習到了他們身上那種從一而終的品質。
當“實踐”走進文化,便讓勞動更加的“專業化”,讓專業更加的“勞動化”,為實現科技賦能農業,開展生產勞動和社會服務,我院在校園內開設“信息e家智能種植園”并開發相關軟硬件應用設備,通過對青瓷制作的工序觀察,青瓷燒制需精準溫濕度控制,溫濕度的不穩定會影響成品率,青瓷制作者需要進行人工環境檢測,手工抄報環境數據,這次社會實踐基于前期種植園積累的實踐經驗基礎之上,對智能種植園進一步完善,將其溫濕度控制系統運用到青瓷制作過程中大大提高青瓷成品率,降低制作成本,讓專業結合進實踐,使實踐更加專業化、科學化,切實做到用所學專業知識,為科技興農貢獻自己的力量。
學習強國描述道:“感受龍泉青瓷非遺魅力,尋找千年宋韻當代價值”。龍泉青瓷是人為創造與熊熊窯火共同完成的釉水藝術,它的根基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理學和宋美學,是傳統文化的敲門磚,我們的體驗宋韻文化的旅程也受到了浙江新聞、學習強國、今日頭條等相關媒體的報道,將我們都帶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領域中,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充滿無限的熱情,注入一股新的力量。我們也將繼續學習和傳承宋代“經世致用”的務實精神以及開放包容的社會氛圍、創新創造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