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報告
依照碳中和,碳達峰精神,為實現生態文明社會,我小組在各自家鄉進行生態調研。
我在家鄉進行生態調研,本著有小到大的范圍進行調研。從村里出發,首先以垃圾處理為中心進行調研。從過去到現在垃圾回收制度不斷完善,從一般塑料垃圾桶,到帶有分類的,材質更好的垃圾桶,減少了垃圾污染,尤其是過去劣質材料導致污水污染。同時環衛處理垃圾由過去幾周一次到現在三五天一次。這能看出生活質量的提升,同時垃圾處理制度的適配性。
最近一兩年村街道集中處理行道樹,和違規種植。行道樹以楊樹為主,導致春天多楊絮,致使人傷亡。道路的違規種植有導致害蟲密集出現,同時又有次生鹽漬化,等水污染。但是不足之處,在于沒有后續對行到樹的處理,村行政能力失能。沒有起到綠化市容的作用。
村道路硬化逐漸鋪開。過去為了對付泥濘的道路,有個人通過撒瀝青的方式是道路硬化,但是這種劣質瀝青,又極大導致地下水污染,使居民賴以依靠的井水遭污染,今年,道路硬化開始在一些車輛集中的地方鋪開。
村里面曾集中修理過水管和線纜,以提高水質,提高供電質量,使民眾拜托井水。有提高空調相對個體燒煤取暖的比例,很大程度上為碳中和做出貢獻,很大程度上緩解空氣污染。
從郊區向整個城市看,城市通過文明城市計劃,也有序的處理楊樹為主的行道樹,并且換成其他樹木。公共廁所和垃圾處理點增多,且道路標志也有明確指示,提供方便。共享單車站點和車輛增多尤其是學校附近,為學生提供便利。多開了例如k2k4等交通線路。尤其是公交車已經全部換成電力,為碳達峰碳中和做出巨大貢獻。因此城市也也多年評委全國文明城市稱號。
這是最直觀的生態建設,將過去粗放發展的生態問題進行彌補,很直觀的改善人民生活,直接證明生態建設與人民幸福生活掛鉤。從青年起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并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宗旨,塑造成一種風氣。
這次調研是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調查,應該說結果是樂觀的,生態環境不斷改善,通過基層組織來建設生態,以集中化降低成本,提高品質,這是未來生態文明的寶貴經驗。通過這次學習我對生態文明有了跟基本的認識,作為能化專業的大學生我會為中國的生態事業做出貢獻。
調查人:申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