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生態環境調研報告 2022年7月21日,我去了家鄉鶴壁市被稱為“中國詩河”的淇河進行了近年來的生態環境變化調研,對淇河這幾十年來生態環境的治理優化有了基本的認識。
淇河,屬于海河流域南運河水系衛河支流,發源于山西省,全長176公里,在鶴壁境內長約83公里。受自然條件變化和降水年內分配不均、丘陵山區地形和人為活動的影響,淇河曾多次出現季節性斷流,導致生態嚴重退化,生物多樣性驟減;由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時鶴壁市大力發展煤炭經濟,各地廠房林立,釋放大量的污染性氣體,淇河面臨城市黑臭水體和農業、工業污染的威脅。

近二十年來政府與人民認識到淇河重要的文化價值,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為確保淇河長治久安,針對淇河季節性斷流、生態退化等問題,鶴壁市政府先后于2003年、2011年兩次發布政府令,劃定三級紅線,明確工作要求,切實加強保護,嚴禁破壞行為。2020年,河南省批準實施《鶴壁市淇河保護條例》,確立“規劃引領、保護優先、屬地管理、綜合治理”的保護原則,明確政府及其主管部門的工作責任。隨著鶴壁市從煤炭城市到文化之城的轉變,鶴壁市的工廠也向著綠色高新方面轉變,政府對污水排放和農業污染進行了有效管控,使得淇河及其周邊的生態環境獲得了極大程度上的改善。為緩解淇河水量小、季節變化大、下滲嚴重、干旱季節斷流等問題,鶴壁采取了增水節流、人工濕地、生態建設等一系列有效措施。
現在淇河被評為“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成為中國污染最輕的北方河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