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中國,青年先行”生態文明實踐團社會實踐
“綠色中國,青年先行”社會實踐報告
一.調研目標方法
調研目標主要是針對于社區居民和大學生群體,以了解不同類別的群體對于碳中和,碳達峰的認識。調研方法有網絡調查問卷,街頭采訪,街頭發放問卷,實地調研周圍環境保護實例。二.現狀問題 現狀問題大家對于碳中和的參與度有待提高,認為碳中和只是屬于國家的事情,自己對此的貢獻相對較小。在城市中仍然存在一些污染嚴重的化工場,有待進行治理。三.調研結果 通過調查發現,超過八成的人表示自己知道碳中和,超過九成的人愿意了解碳中和,基本全部的人愿意了解碳中和。幾乎全部人員表示自己的行為會對碳中和造成影響。這其中認為自己的行為與碳中和有挺大影響和自己的行為與碳中和沒有多大關系的幾乎相等。
大部分化工場對于“碳達峰和碳中和”的認識較低,仍部分堅持低下,落后的產能。但有少數化工廠進行技術創新,向著更綠色,更環保的地方前進。通過調查發現有化工廠引進直驅式拉絲生產線、高效節能電鍍黃銅作業線等節能設備進行節能改造,電量消耗較改造前平均可節約20%以上,達到了節能降耗的目的;設計開發綠色關鍵生產工藝,研制新型環保工藝生產線。開發無酸洗拉拔工藝代替原先鋼簾線預處理生產中的酸洗工藝、研制無硼砂皂粉工藝、研發“三段式”磷酸清洗工藝技術,從源頭上減少鋼簾線生產制造中的污染物排放;實施資源回收及循環合理利用。設計天然氣循環系統、冷卻水回收系統、水箱潤滑劑回收循環系統、鹽酸和磷酸回收工藝,實現能源消耗的有效降低;加大環保處理措施,改善作業環境,綜合環境治理。增加廢鹽酸回收再利用裝置,建設污水綜合處理站,實施鍋爐的煤改氣改造,購置15蒸噸燃氣鍋爐、采用超低氮燃燒機技術,使廢水、廢氣高標準達標排放,同時實現在線監控。在國家提出碳中和,碳達峰的近幾年來,我所在的城市空氣質量有了較為可觀的改善,藍天更多了。可以說,完成了一個從冬天伸手不見五指到如今可以呼吸新鮮空氣的轉變。四.政策建議
- 加快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提升清潔能源比例
- 加快能源需求側管理,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加快產業低碳發展
- 加強綠化工作和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不斷提升生態碳匯能力
- 提升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完善相關標準體系建設
五.實踐感悟 護航綠色轉型,拉動綠色發展的動力引擎。綠色是發展的底色。我們推進“減碳”行動,就要堅持全國“一盤棋”,先“立”后“破”。通過發展綠色技術、清潔能源,推動能源低碳轉型,建立綠色發展的通道;通過推出碳排放權交易,利用市場機制減排,創立綠色發展模式;通過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督促地方科學整改、有效落實,優化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破除綠色發展梗阻,統籌“立新”與"破舊”,兩手抓、手硬,實現發展方式的生態化、綠色化轉型,實做到綠色發展引|領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同步提升。
開展綠化行動,提升綠色發展的生機活力。生態是發展的動力。生態環境不僅是重要的生產力要素,良好的生態環境還會增加對其他生產力要素的吸引力、集聚力,推進綠色發展就要把綠化行動擺在突出位置。我們要著力解決當前生態環境保護的突出問題,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實施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完善防護林建設、水資源保護、水環境治理等領域合作機制,以最小的資源環境投入獲得最大產出,煥發綠色發展生機動。
天不言而四時行,地不語而百物生。為了一個更安全、更潔凈的美麗家園,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踐行綠色生方式,為打贏碳達峰、碳中和這場硬仗貢獻力量。

時間:2022-09-13 作者:邵佳浩 來源:當地采訪,實地考察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