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8日,華南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青心礪行實踐隊開展了“礪行談”講座,華南教育研學專班何昆亮老師帶來了主題為“武水山鄉 烽火弦歌“的抗戰時期坪石華南教育歷史的分享。
8月5日,實踐隊正式開始“礪行談”講座的籌備。“礪行談”主要由后勤保障組負責,文化組與宣傳組協作。“礪行談”是面向華師學生、坪石群眾和互聯網用戶開展講座的一項直播活動。講座采用騰訊會議直播,微信視頻號轉播的方式開展。
實踐隊前期主要的任務有:①列出計劃邀請嘉賓名單。②通過郵箱、微信、電話等各種方式邀請嘉賓。③與嘉賓確定主題。④與宣傳組溝通制作宣傳文案與海報。⑤與文化組溝通確定主持人并制作PPT。⑥設置互動問卷。
8月6日值7日,后勤保障組的組員通過互聯網收集信息列出計劃邀請嘉賓名單以及嘉賓聯系方式。計劃邀請嘉賓名單中包括了華南師范大學在讀研究生、華南師范大學教師、中山大學教師、廣東省三師志愿者協會志愿者、韶關學院教師等。8月8日,后勤保障組組員通過發郵件、發短信、打電話等多種形式與計劃邀請嘉賓進行溝通。在邀請過程中,組員們遇到了重重困難。部分發出去的郵件石沉大海,沒有得到回復;部分邀請得到回復但邀請嘉賓檔期排滿,無暇參加。最終,在隊長層和后勤保障組的隊員的共同努力下,8月12日聯系到了華南教育研學專班的何昆亮老師。
聯系到何昆亮老師后,隊長徐鰲杰積極與何老師溝通,向何老師展示隊伍往年實踐成果,得到了何老師的好評與信任。
在與何老師的溝通過程中,實踐隊將出現的問題一一化解。對于何老師提出的疑問,隊長都耐心回答,為何老師解惑。同時,由于何老師不會使用騰訊會議,副隊長鐘麗明專門為何老師撰寫了騰訊會議使用說明書文件發給何老師,供何老師學習。
最終,在技術問題與時間問題都溝通協調好后,實踐隊定于8月18日15:30開展“礪行談”講座。
在講座時間確定后,隊長積極協調宣傳組與文化組配合后勤保障組開展“礪行談”活動。8月17日,宣傳組完成了宣傳海報的制作與宣傳文案的撰寫;文化組完成了PPT的制作、主持人的選定和主持稿的撰寫;后勤保障組完成了互動答題題目的設計、直播與錄屏的準備和突發情況的排練。
宣傳組完成宣傳海報的制作與宣傳文案的撰寫后,實踐隊大力宣傳“礪行談”講座,在微信群、朋友圈、貼吧、易班、微博等多個互聯網平臺進行宣傳,并讓坪石鎮文化站對當地群眾積極進行宣傳。
8月18日15:30“礪行談”講座正式開始,此次活動的主持人是文化組的劉書睿同學。主持人首先簡短介紹了何昆亮老師,緊接著何昆亮老師就開始了精彩的講座。何昆亮老師分別從①抗戰時坪石基本情況②中山大學的紅色基因③中山大學在坪石的科研成就與先師精神⑤烽火逆行堅守教育陣地的意義四個方面展開講述。當何老師講到中山大學在坪石的科研成就的時候,他專門列舉了眾多地理方面的成就,其中就有嶺南近代地理學開山大師吳尚時先生的論著。
何老師的分享結束后,主持人開啟有獎互動答題環節,設置了十個問題與直播間的觀眾進行互動。觀眾積極回應并參與問答。在統計結果的過程中,主持人播放了實踐隊制作的“礪知薈”學習視頻,引得觀眾一陣好評。最后,主持人公布獲獎名單,然后在對未來的展望中,“礪行談”講座活動落下了帷幕。
據統計,直播間點擊人數最高達260人次,觀眾反響熱烈,直播活動廣受好評。“礪行談”致力于將電視、新聞報道中的專家學者邀請到大家面前,由專家學者訴說那段烽火中堅持抗日、堅守教育、進行學術研究或學習的歷史過往,激發大家的愛國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