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7日至8日,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財智數棲實踐隊赴成都(蒲江)國際田園生態商務區,開展聚焦數字游民社區發展的暑期“三下鄉”社會調研。通過實地走訪、企業探訪、問卷調查與專項訪談,實踐隊深入調研田園生態商務區建設與數字游民社區建設的融合發展性。
在成都成佳郊野總部示范片區展廳,位于中央的沙盤生動勾勒出田園生態商務區的未來圖景。“我們打造的是‘推窗見田、開門見綠’的辦公生態,”講解員向前來調研的隊員們介紹道,“目前累計注冊落地企業已達850多家,更吸引了科大訊飛、中智集團、國創聯能等10余家頭部機構和高能級企業入駐。”這片融合鄉村自然肌理與現代產業活力的土地,已然成為數字時代工作方式變革的試驗田。
圖為實踐隊在成都成佳郊野總部聆聽講解。黎明揚 供圖
共青團蒲江縣委相關負責人與實踐隊成員深入交流時,揭密了該區域發展的深層邏輯:“田園生態商務區打破傳統園區模式,以其獨特的田園生態辦公環境、完善的配套設施及靈活的政策支持,已成功吸引了多家企業入駐。”
圖為相關負責人為實踐隊成員介紹田園生態商務區實際情況。黎明揚供圖
實踐隊次日深入田園生態商務區內部,對數字游民、在地工作人員及周邊居民展開問卷調研與訪談。其中一位創業者談到選擇成都(蒲江)國際田園生態商務區的原因:“區別于傳統鋼筋水泥的CBD,這里能讓我在綠意環繞中專注創作。”他的經歷,印證了相關負責人所強調的生態與區位疊加優勢。
圖為實踐隊成員采訪和調研當地的數字游民。黎明揚 供圖
田園生態商務區的工作人員也告訴我們:“午休時去茶山散步成了高效的‘靈感充電’方式。”這種工作與生活的有機融合,正是田園生態商務區發展數字游民社區的獨特性和核心吸引力所在。
調研中,實踐隊成員深入田園生態商務區內部,切身體會當地企業和數字游民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對于“推窗見田、開門見綠”有了更深的感觸。田園生態商務區強調生態優先,建筑與自然景觀相融合,推動綠色低碳發展。項目依托蒲江良好的生態本底,在4.8平方公里區域內規劃建設了四大功能板塊,布局商務庭院、商務鄰里、運動中心、會議酒店、綜合服務中心等功能建筑,因其優越的地理位置與交通便利性,頭部科技企業爭相入駐。實踐隊成員們也敏銳捕捉到其中蘊含的挑戰,部分受訪居民期待數字游民群體能與本地社區建立更深層次的互動。團隊成員在走訪中發現,雖然商務區吸引了外部人才和企業,但如何進一步促進新老居民在文化、消費習慣上的融合互助,帶動本地農產品銷售和服務業升級,仍需更多探索與機制創新。這為實踐隊的后續研究提供了關鍵方向。
通過此次扎實的田野調查,西南財經大學學子不僅觸摸到數字游民經濟在鄉村落地的真實脈搏,更從產業融合、人才吸引、社區營造等多維度,為蒲江田園生態商務區優化數字游民生態、激發鄉村持續活力提出了青年視角的思考。財智數棲實踐隊所收集的一手數據與案例,也將為探索數字時代城鄉融合發展的新范式提供有益參考。
圖為西南財經大學財智數棲實踐隊在田園生態商務區調研后合影。黎明揚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