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紅軍長征在渝唯一過境地,石壕留存著豐富紅色記憶。在老兵帶領下,志愿者瞻仰烈士陵園,聆聽烈士們浴血奮戰的事跡。陳列館內,泛黃信件、銹跡軍號等文物,讓他們深切感受信仰溫度。

午后,志愿者與從教 40 余年的羅開國交流,分享 “紅色信使尋訪” 成果,實現紅色理念雙向輸出。暮色中活動落幕,大家立志以青春力量傳承紅色精神,讓其永放光芒。
"/>

欧美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激情国产,亚洲蜜桃视频,91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多彩大學生網,大學生三下鄉投稿平臺
 

與時光對話的人:石壕鎮的一天,我們接過了紅色火種

發布時間:2025-07-09 閱讀: 一鍵復制網址
與時光對話的人:石壕鎮的一天,我們接過了紅色火種
   晨光微亮,二十余個年輕的身影已站在石壕烈士歷史陳列館的石階上,他們帶著三腳架和云臺,帶著記錄歷史的莊嚴而來,卻在不經意間成為了紅色故事的新注腳——他們俯身擦拭碑上的塵土,聽著革命老兵爺爺再度“響起”沉寂的軍號,用鏡頭形成特色紅色主題mv的形式賡續紅色血脈,跨越時空成功實現了與歷史對話,以實際行動踐行使命擔當,讓紅色文化可感,可觸,可傳承。
 
老兵與尋訪者:一片碑林,兩代人的對視
    歷史的印記永不磨滅。作為中央主力紅軍長征在重慶的唯一過境地,綦江石壕承載著豐富的紅軍故事,凝聚著綦江人民熾熱的愛國情懷。尋訪團成員懷著崇敬之心,闊步走向烈士陵園。巍峨聳立的革命烈士紀念碑映入眼簾,“石壕紅軍烈士紀念碑”九個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在老兵爺爺的帶領下,志愿者們深入陵園,瞻仰烈士墓區,了解石壕鎮的紅色歷史。一座座墓碑鐫刻著烈士的英名與生平,無聲訴說著這片土地見證過的可歌可泣的戰斗史詩。老兵爺爺動情講述:烈士們或為掩護群眾轉移壯烈犧牲,或在戰斗中浴血奮戰至生命最后一刻。
 
陳列館里的時空錯位:信仰的溫度
     步入石壕鎮紅軍烈士墓陳列館,泛黃的信件、銹跡斑斑的軍號、磨損的草鞋……一件件文物無聲地再現了紅軍長征的艱苦卓絕。聆聽“紅軍夜宿石壕鎮,秋毫無犯暖民心”的故事時,志愿者小楊眼眶濕潤:“先輩們用生命踐行信仰,我們更應將這種精神融入志愿服務,傳遞溫暖與力量。”
來自一位“紅薯爺爺”的思政課:以自己的方式做好事
     午后,志愿者們來到了石壕鎮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與堅守在教育事業上40余年的羅開國爺爺共話紅色石壕,探討如何將紅色精神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在活動開展期間,爺爺向志愿者說道:“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挖紅薯”,強調應該堅守思想紅線,創新紅色文化的形式。活動后期,志愿者肖茉晗向爺爺及各位志愿者分享了三年以來“紅色信使尋訪”黨史學習教育團的理念成果:線上特色mv、革命老兵專訪視頻、線下數堂紅色宣講、重走長征路、紅色文創宣傳等多方面,多層次,全方面宣傳紅色精神,也通過此分享實現尋訪員與當地居民的紅色理念雙向輸出。
 
青春接棒:一直走在傳揚的路上
      暮色漸沉,活動在熱烈的交流中落下帷幕。此次紅色文化交流會,不僅使志愿者對紅色文化的認知得到了加深,更拓寬了青年志愿者們宣揚紅色文化的渠道。大家紛紛表示,將以先烈為榜樣,在挖掘紅色基因、紅色文化傳承等領域積極奉獻,用青春力量撰寫新時代的奉獻篇章,讓紅色精神在服務社會的征程中永放光芒。
撰稿柯云丹、鄭志恒
攝圖陳袁媛、殷茂洋、張守順
 
作者:柯云丹、鄭志恒 來源:重慶移通學院“紅色信使尋訪”黨史學習教育團
掃一掃 分享悅讀
  • 廣東醫科大學筑愛支隊三下鄉活動第二日:宣講傳養老之道,調訪探民生所需
  • 滁州學院自動化專業學子開展防溺水宣傳 守護暑期安全防線
  • 界首彩陶調研行:探尋非遺傳承脈絡
  • 界首彩陶調研行:探尋非遺傳承脈絡
  • 團隊觸摸到界首彩陶的歷史溫度與傳承陣痛,更在青年與非遺的碰撞中,窺見千年窯火重燃的微光 —— 當熱愛錨定傳統,創新點亮未來,非遺
  • 07-09
投稿流程投稿須知常見問題積分充值
主站蜘蛛池模板: 竹山县| 合川市| 久治县| 石河子市| 井研县| 广灵县| 桦川县| 苏尼特右旗| 岑巩县| 镇安县| 县级市| 甘谷县| 监利县| 阿克| 潞城市| 东源县| 安仁县| 铁岭市| 普兰县| 辽阳县| 长顺县| 腾冲县| 昌宁县| 南川市| 镇康县| 德江县| 巴彦县| 新干县| 大邑县| 美姑县| 巍山| 高清| 泽州县| 潞西市| 岗巴县| 泰宁县| 民县| 梅河口市| 阿拉尔市| 济宁市| 孝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