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至7月2日,安徽理工大學返鄉大學生團隊在界首市開展界首彩陶非遺調研。團隊先走訪田營鎮韓樓村、計窯村等地,向居民、商戶等多群體了解到,當地彩陶曾盛極一時,后因新興產業沖擊、工藝繁瑣等式微,目前學校和政府正加強保護;期間探訪的計窯村老窯址(省文保單位)因年久失修被封閉。隨后,團隊參觀界首彩陶館,在傳承人邢淑芹帶領下了解展品、體驗工藝并交流傳承問題;還走訪博物館、文化活動中心,了解彩陶歷史并參與美育基地掛牌;最后在界首工藝陶瓷廠,觀摩盧華、盧莉華大師創作,聽其講述傳承故事與行業困境,完成調研。(通訊員 劉家樂)

圖為當地老人在為調研團隊成員講述彩陶在當地的發展歷史和彩陶事業的發展。田澤坤 攝

圖為調研團隊成員對當地商鋪老板進行問卷調研。李心妍 攝

圖為調研團隊成員來到計窯村的老窯址觀察遺址。田澤坤 攝

圖為調研團隊成員觀察彩陶手藝人制作陶器的過程。田澤坤 攝

圖為邢淑芹老師在為調研團隊成員講解陶器的故事。李心妍 攝

圖為盧老師在進行拉坯和修坯工藝的制作。李心妍 攝

圖為桂老師在為調研團隊成員講解彩陶的發展歷史和演變過程。李心妍 攝

圖為調研團隊成員在體驗彩陶制作過程中的刻畫步驟。田澤坤 攝

圖為盧莉華老師在進行陶器上紋飾花紋的刻畫。李心妍 攝

圖為調研團隊成員在同盧莉華老師交流界首彩陶的發展現狀。李心妍 攝

圖為盧華老師在向調研團隊成員展示和薄泥漿的過程。李心妍 攝

圖為“薪火計劃”調研團隊成員在安徽理工大學南門合照。李心妍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