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為深入調研非遺烤魚從技藝到產業的躍遷之路,探索其如何點燃夜間經濟,以專業智慧賦能升級。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醫學技術學院“溯味巴渝”實踐團深入萬州烤魚培訓中心、天生城及知名店鋪,進行實地調研與深度訪談。
十億產業鏈,烤出就業新天地 活動初期,“溯味巴渝隊”走進萬州烤魚培訓中心歷史文化長廊,其中數據表明萬州烤魚形成覆蓋調味蔬菜種植(75.5萬畝,年產131萬噸)、水產養殖(魯渝協作引入山東微山湖四鼻鯉魚)及餐飲服務的全鏈條生態。全國唯一烤魚培訓中心年均培養學員超3000人,建立了涵蓋“技能標準、制作工藝、視覺系統、經營規范”的認證體系,結業即可頒發全國通用技能證書,學員結業即可創業。萬州烤魚培訓中心創新研發57種味型,印證創新對突破創業門檻的關鍵作用。
圖為店鋪調研。供圖 胡欣雨
舌尖上的非遺,創業者的搖籃 實踐團通過走訪天生城瓦罐烤魚店老板黃先生了解到“中國烤魚之鄉”萬州,非遺技藝是創業核心。作為第二代傳承人,堅守“腌、烤、燉”技藝精髓,以精準火候掌控推動家族工藝升級,致力讓萬州烤魚走向世界。經認證的烤魚師傅收入顯著提升,一支高質量“勞務大軍”正推動產業規模化。
圖為采訪店主。供圖 胡欣雨
非遺點亮夜間經濟,文化賦能消費升級 團隊調研結果顯示超八成游客因“體驗非遺文化”慕名而來,但僅少數人能道出技藝核心價值,暴露文化認知與消費熱度落差;部分店鋪同質化嚴重,非遺展示流于表面。
此次由“溯味巴渝”團隊于7月4日開展的專項調研,清晰揭示了非遺烤魚作為特色文化對拉動夜間經濟、促進消費升級的巨大潛力。成功案例證明,深度挖掘并創新呈現非遺文化內涵,是提升品牌價值、增加消費粘性、推動文旅融合與區域經濟增長的有效路徑,持續為萬州經濟發展注入強勁的文化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