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7日,合肥工業大學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青衿同契,星路長明”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服務團隊,應合肥市春雨心智障礙者家長支援中心(下簡稱“春雨”)邀請,成功參與并組織主題公益活動,活動聚焦孤獨癥群體需求,通過創意積木拼搭探索心靈世界與社會支持路徑。
志愿者與孩子們一對一結對,以“最向往的地方”為主題,在志愿者協助下,借積木構筑理想世界。孩子把想象化為具象:交通標志、移動城堡,窗口滑梯等。創作完成后,孩子們勇敢分享自己的理想故事。積木成為投射童心、傳遞心聲的獨特橋梁。

圖1志愿者和孩子們在搭建積木

圖2孤獨癥孩子搭建的理想世界
活動后,團隊分為兩組,一組與“春雨”教師就孤獨癥群體社會支持展開深度研討。她提到,孤獨癥群體如今仍面臨如何消除公眾認知壁壘的問題,這需要加強科普宣傳以糾正誤解與污名化標簽;在持續發展方面,需探索包容性社會路徑,借鑒無障礙設施設計理念,建立友善視覺標識系統,為孤獨癥患者在公共空間爭取合理便利;同時,要有效激活高校志愿服務資源,系統化對接孩子社交需求并支持“春雨”活動開展。

圖3“春雨”老師正在與志愿者們開展研討
另一組志愿者與家長們進行深入交流。家長們在交談中表達了對“春雨”的深厚感激——在安撫患兒情緒的同時減輕家長壓力、給予她們以尋求支持與情感共鳴的平臺。干預方法層面,家長們強調了寓教于樂與結構性教育相結合的關鍵作用。有家長分享,結構性教育對自理能力的構建具有重要意義,但也可能導致孩子一味服從指令。交流后一致認可,結構性教育是孤獨癥患者社會融合的基石,同時,需將寓教于樂形式融入其中。

圖4志愿者與家長進行深入交流
本次實踐深刻啟示團隊成員:點亮“星星的孩子”的世界,既需“春雨”般的生命驛站,更亟需全社會共同構建貫穿生命全程的接納支持網絡。唯有如此,方能真正助力每個特殊生命有枝可依,有路可循。團隊表示將持續致力于推廣“春雨”融合寓教于樂與結構性教育的有效干預模式,惠及更多孤獨癥兒童。
文/李青璇 張子桐 李昕羽 胡倩倩 圖/鄭越洋 李青璇
“青衿同契,星路長明“合肥工業大學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