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小俠客探秘家鄉,青禾逐光共繪文化長卷
深入了解家鄉歷史文化,增強文化認同感與自豪感是青少年在學習與生活中的重要課題。2025年6月30日,高橋社區黨委聯合揚州大學廣陵學院文法系“青禾逐光”暑期托班社會實踐團,開展了“揚州小俠客・家鄉探險記”系列活動。主講人羅琪霖帶領孩子們踏上沉浸式家鄉文化之旅,在趣味互動中觸摸揚州的歷史脈絡,在實踐創作中傳承非遺的獨特魅力。

圖 1團隊成員趙雨然供圖
“你吃過揚州炒飯嗎?知道是誰發明的嗎?”活動伊始,團隊成員羅琪霖以一句俏皮的提問點燃了孩子們的熱情。在“探險意義”環節,她通過生動案例講述了解家鄉的重要性:“就像擁有超能力一樣,了解家鄉能讓我們更懂腳下的土地,更有勇氣向世界介紹揚州。”孩子們睜大眼睛,在互動問答中暢想家鄉的未知驚喜,對接下來的探險充滿期待。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在“魔法課本任務”環節中,孩子們齊聲吟誦李白筆下的揚州詩句。羅琪霖結合詩意講解三月揚州“繁花似錦、煙花如畫”的美景,還播放了悠揚的《煙雨唱揚州》,讓孩子們跟著旋律輕輕哼唱。隨后,大家拿起畫筆臨摹瘦西湖的亭臺樓閣,稚嫩的筆觸下,揚州園林的“移步換景”之美躍然紙上——語文、音樂與美術的融合,讓傳統文化變得可感可觸。
“非遺小超人訓練營”更是熱鬧非凡。孩子們化身“玉雕俠”,看著溫潤的玉石在工匠手中漸漸成型,驚嘆于揚州玉雕“立體、半立體、鑲嵌”的精湛技藝;通過視頻感受“以剪代筆、線條流暢”的剪紙魅力;學說揚州話的環節里,一句句軟糯的方言從孩子們口中跳出,大家模仿著揚州評話的語調,笑得前仰后合。最令人垂涎的當屬“廚藝俠”體驗,當聽到“蟹黃湯包要‘輕輕提、慢慢移、先開窗、后喝湯’”的口訣時,孩子們忍不住咽了咽口水,紛紛表示“要學做給爸爸媽媽吃”。
在“我的揚州創作屋”里,小俠客們化身“家鄉設計師”:“建筑大師”們專注地繪制文昌閣,一筆一劃描摹飛檐翹角;“美食大廚”畫下熱氣騰騰的早茶,旁邊歪歪扭扭地寫著“我最愛大煮干絲”;“導覽明星”則指著自己畫的個園,奶聲奶氣地向同伴介紹:“這里有假山,像十二生肖!”大家輪流上臺展示作品,儼然成了家鄉文化的小小代言人。
活動尾聲的“成長加油站”里,孩子們收獲滿滿:能說幾句揚州俏皮話的拿到了“方言達人”徽章,完成非遺手作的獲評“非遺傳承星”,而全程積極參與的小俠客們,則驕傲地戴上了“家鄉文化小博士”徽章。“我知道了揚州清曲是國家級非遺!”“我會剪揚州剪紙啦!”孩子們七嘴八舌地分享著收獲,眼中閃爍著對家鄉文化的熱愛。
圖 2團隊成員趙雨然供圖
從古詩吟誦到非遺體驗,從手工創作到方言互動,“揚州小俠客・家鄉探險記”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在學中悟。正如團隊成員羅琪霖最后總結:“當孩子們真正走進家鄉的文化,他們會發現,每一塊磚、每一首詩、每一種手藝,都是揚州寫給世界的情書。”而這場探險,正是讓這份“情書”在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讓揚州文化的火種代代相傳。
作者:羅琪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