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福建農林大學植物保護學院“綠鏈先鋒”農資調研實踐隊深入福建省福州市閩侯縣白沙鎮,對供銷社惠農綜合服務中心及特色農產品(橄欖)展示咨詢進行了專項市場調研,旨在精確識別農資銷售終端存在的問題以及橄欖產業發展所面臨的限制因素。

圖為實踐隊與負責人合影
面對農資終端的嚴峻挑戰,積極探索轉型發展的新路徑實踐隊首站深入白沙鎮供銷社惠農綜合服務中心,通過深入細致的訪談和現場觀察,隊員們準確把握了當前農資銷售領域所面臨的重大挑戰:行業利潤空間不斷縮小,新型高效農資產品的推廣遭遇重重困難,部分農戶科學用藥意識不強,導致農資使用不當問題依然存在。電商平臺對傳統實體渠道造成了顯著沖擊,部分農資產品轉向線上銷售,導致客源分流,實體店的服務價值面臨嚴峻考驗。實踐隊成員系統地整理了各類農藥、化肥的流通數據和農戶反饋,深刻認識到優化農資供應鏈、加強科學用藥指導的緊迫性和重要性。中心負責人向實踐隊員坦誠指出,實現薄利多銷的同時,更需引導農戶正確使用農藥,延緩害蟲耐藥性的產生,這需要我們堅持技術支撐與信任建設并重。

圖為洪鵬翔老師為隊員們答疑
把脈橄欖產業沉浮,尋求增收破局良方在對閩侯特色農業產業——橄欖產業的現狀進行深入調研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今年橄欖市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價格持續走低,特別是二號橄欖品種,農戶普遍面臨產量增加而收入減少的困境,甚至出現虧損。實踐隊成員與經銷商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討,對價格低迷的深層次原因進行了全面分析,包括市場供需關系的變動、農戶對自然條件的依賴、銷售渠道的局限性以及品牌建設的不足等方面。面對一筐筐色澤鮮亮卻價值不高的橄欖,隊員們深刻感受到了農戶的憂慮和產業面臨的挑戰。

圖為實踐隊與負責人座談
匯聚植保智慧,賦能鄉村振興實踐本次研究活動充分體現了植保專業學生將理論知識與鄉村振興實踐相結合的學術探索。研究團隊深入探討了農資流通“最后一公里”環節的利潤挑戰與推廣難題,同時針對地方特色農產品橄欖的定價困境進行了精準分析,識別出服務需求的關鍵切入點。研究團隊的成果為制定針對性的策略建議提供了堅實基礎,包括探索農資服務的新模式、加強科學用藥技術的推廣、以及推動橄欖產業向深加工和電子商務渠道的拓展。這些努力彰顯了農林大學植保學院在服務農業、農村、農民(簡稱“三農”),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以及提升產業質量與效益方面的學術責任與使命。通過此次活動,隊員們對現代農業產業鏈的深入理解得到了加強,解決實際復雜問題的能力得到了鍛煉,這標志著學院在落實“將學術研究應用于實際田野”這一教育理念方面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

圖為零售業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