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足跡繪新景,永泰古村綻新顏——福建農林大學學子助力永泰特色鄉村度假帶建設
青春足跡繪新景,永泰古村綻新顏
——福建農林大學學子助力永泰特色鄉村度假帶建設
2025年7月1日至3日,福建農林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赴福州市永泰縣農文旅融合促進鄉村振興實踐隊奔赴福州市永泰縣春光村、坂埕村、光榮村及梧桐鎮坵演村、梧桐外度假區,開展深度旅游資源調研,以青年視角探尋鄉村文旅發展新動能,為當地擘畫“大中心村”與“梧桐度假帶”藍圖貢獻青春智慧。
榕蔭古韻資源豐,聯合運營待破題
實踐隊第一天聚焦于春光、坂埕、光榮三村。隊員們深入田間地頭、古樹名木博物館,被百年古榕樹群所震撼,其盤根錯節、綠蔭如蓋的景致堪稱生態奇觀;村內水運博物館設施完善,藏品豐富。然而,在與葉龍副主任的討論中,隊員們敏銳地捕捉到了發展的困境:優質資源面臨“酒香巷深”的困難,專業的運營管理人員和運行人員嚴重匱乏,導致博物館幾乎無法開放,宣傳推廣乏力。
令人振奮的是,當地正在運行一場有關資源整合的“大變革”,即以春光村為“主引擎”,推動三村融合打造為一個“大中心村”,聚力形成規模效應與品牌合力,并且已經委派了駐村第一書記王國權來協助推進該項目。隊員們結合調研,提出了組建聯合運營公司,培訓本地解說員和運行人員,吸引年輕知識人員等建議,助力破解“無人可用”的難題。

圖為葉龍副主任向實踐隊員介紹博物館情況 鄧雨晴攝
梧桐度假帶呼之欲出,人才缺口成關鍵掣肘
第二天,實踐隊伍調研梧桐鎮邱演村與梧桐外度假區,實踐隊了解了更多旅游業態,度假區設施現代完備,環境清幽宜人,具備打造高端休閑目的地的潛力。邱演村擁有獨特文化底蘊與生態資源,但“缺人”仍是共同的問題。
基于這樣的狀況,隊員們提出構建“梧桐濱水度假帶”的構想:以大樟溪為核心,聯動坵演村和梧桐外以及周邊資源,打造集民宿集群、親水休閑運動、在地文化體驗、自然研學教育于一體的綜合性度假帶。同時也特別強調了需要優先引進高新人才和培養優秀解說人員,并設計特色主題線路串聯春光村的“古榕樹博物館”與梧桐“度假慢生活”。

圖為指導老師為實踐隊講解梧桐外度假區情況 黃亞楠攝
精品民宿探訪,品質硬件初具
實踐隊重點考察了坂埕村的臨水山居和春光村的春光里民宿。這些民宿依托優美的自然環境,在設計風格、硬件設施和服務理念上均展現出較高水準,具備了打造中高端鄉村度假體驗的良好基礎,但均面臨著宣傳不足的問題。
在與臨水山居民宿主理人林致泯的溝通中,實踐隊了解到民宿方面正在盡全力解決這一方面的問題,通過與高速公路的合作以及短視頻平臺等方式來加強自己的宣傳力度。實踐隊員們認為這些民宿將成為日后建立永泰特色鄉村度假帶的重要部分。

圖為臨水山居民宿外觀 黃祖強攝
青年智慧繪藍圖,振興路上寫擔當
通過與村鎮干部和村民代表的座談會讓學子們深刻感受到,永泰的鄉村蘊藏著‘綠富美’的巨大潛能,針對于春光村的發展現狀和其中存在的一部分問題,學子們作為農林學子將積極地運用專業知識,協助梳理資源圖譜、設計文旅課程、推廣研學項目,讓古榕新生,讓梧桐成為令人向往的鄉村度假地。

圖為實踐隊與村鎮干部和村民代表的座談會情況 黃祖強攝
此次調研是福建農林大學深化校地合作、服務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學子們用腳步丈量熱土,以真知灼見回應鄉村發展迫切需求,為永泰探索“中心村引領、度假帶驅動”的文旅融合新模式注入澎湃的青春動能。一幅由智慧與汗水共同描繪的鄉村新畫卷,正在榕蔭碧水間徐徐鋪展。
(通訊員 黃祖強 鄧雨晴 黃亞楠 趙琳笑)
作者:黃祖強 鄧雨晴 黃亞楠 趙琳笑 來源:黃祖強
掃一掃 分享悅讀
- 南昌健康學子三下鄉:青春筑夢三下鄉
- 2025年6月28日,南昌健康職業技術學院“頤養鄉行”社會實踐隊抵達江西省撫州市金溪縣秀谷鎮馬街村,正式開啟為期一周的“三下鄉”社會
- 07-07
- 九江學院藝術學院三下鄉實踐
- 聚焦“傳非遺,振鄉村”,組織團隊赴流坑村。開展古村落保護調研、非遺儺舞等文化體驗;參與巡河護河、樟樹林維護生態實踐;學習蠶絲被
- 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