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積極響應 “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2025年7月,廣東科技學院赴始興縣城南鎮科技興農突擊隊開展 “三下鄉” 社會實踐活動,依托 3D 建模與 2D 原畫技術,以動畫形式還原周前古村 “千年墟市” 的歷史風貌,為古村文旅宣傳注入科技活力。
周前古村深藏著嶺南大地的歷史密碼 —— 鵝卵石鋪就的主街縱橫交錯,兩側騎樓鱗次櫛比,青磚烏瓦與杉木梁柱構筑的商鋪完整保留著清末明初的肌理,古戲臺、祠堂、門樓等標志性建筑更是鐫刻著時光的印記。這座古村不僅是建筑藝術的活化石,更承載著 “千年墟市” 的繁榮記憶,是嶺南鄉村商貿與民俗文化的重要見證。為讓這份歷史不被塵封,團隊希望以動畫這一新穎形式,讓古村的昔日盛景重現,吸引更多人走進古村、了解古村。

動畫創作中,技術與人文實現了深度融合。設計組運用專業 3D 建模技術,精準復原古村墟市的建筑布局:從主街的走向到騎樓的廊柱間距,從古戲臺的飛檐翹角到茶樓的雕花窗欞,每一處細節都源自實地測量的結構參數,確保歷史真實性。同時,通過虛擬角色視角激活場景生命力 ——3D動畫里復現的古村場景、2D原畫中老榕樹下嬉戲的孩童與古戲臺上的舞者等,手繪動畫的藝術美感與數字建模的精準細節相互映襯,讓墟市的日常交易、民俗活動等場景躍然屏上,既似歷史剪影,又如鮮活生活。


這部動畫的價值遠不止于呈現。它為瀕臨消失的墟市記憶建立了數字化檔案,讓古村的建筑風貌、生活場景得以永久留存。隨著動畫傳播,周前古村的知名度將借由生動的場景與故事廣泛擴散,不僅能吸引游客探訪,更能讓屏幕前的觀眾從 “旁觀者” 變為 “古村記憶守護者”。這種科技賦能的傳播方式,為古村文旅發展開辟新路徑,助力鄉村振興。
未來,突擊隊將持續深耕古村文旅開發,用更多元的數字技術激活歷史資源。在此也呼吁社會各界共同關注傳統村落保護,讓更多像周前古村這樣的文化瑰寶,在人與科技的共鳴中,穿越千年時光,永續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