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扎實推進紅色教育落地生根,助力紅色文化宣傳走深走實,7月4日,湘潭大學機械工程與力學學院赴響塘鎮暑期社會實踐團走進湖南李自健美術館,以藝術為媒感悟紅色精神內核,為后續開展響塘鎮紙影非遺紅色主題宣傳積累文化養分。

(圖為李自健《鄉土系列》作品)
作為國際知名油畫藝術家李自健先生打造的文化地標,李自健美術館以“人性與愛”為主題,將湖湘文化特色與紅色精神深度融合。實踐團成員在館方引導下,重點參觀了《南京大屠殺》《鄉土系列》等承載歷史記憶的經典作品。通過影像資料與畫作解析,團隊系統學習了藝術家“以畫筆鐫刻民族記憶、傳遞革命精神”的創作歷程。
在鄉土題材作品展區,描繪鄉村勞作、田園日常的畫作格外動人。農民們在田間揮汗、孩童在草垛嬉戲的場景,以細膩筆觸還原生活本真。那些粗糙皮膚、質樸笑容,讓團隊成員們看見了藝術家對鄉土的眷戀,領悟到藝術源于生活,是對平凡日子深情的記錄與升華。“人性與愛”主題作品里,展現災難互助、人間溫情的畫面撞擊心靈。無論是救災現場人們攜手的身影,還是陌生人給予的溫暖扶持,都傳遞出人性光輝。畫作跨越視覺審美,使團隊成員在共情中汲取向上力量,明白藝術可凝聚社會共識,傳遞愛與希望 。

(圖為李自健“南京大屠殺”主題作品)
參觀過程中,成員們圍繞畫作的歷史背景、藝術手法及紅色文化寓意展開熱烈討論。從《南京大屠殺》的構圖技法如何強化歷史沖擊力,到《鄉土系列》如何通過生活細節折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思維的碰撞讓紅色文化從靜態展品轉化為可感知的精神力量。“藝術不僅是審美的載體,更是紅色基因傳承的橋梁。”有成員感慨道,此次參觀讓大家深刻認識到,紅色文化宣傳需借助多元藝術形式,才能讓歷史記憶與革命精神真正走進當代青年的心靈。

(圖為團隊成員于李自健美術館參觀)
走出美術館,實踐團成員帶著對紅色文化傳播的思考,將目光聚焦于響塘鎮紙影非遺。此次李自健美術館之行,是一場文化浸潤,讓實踐團隊在藝術作品里讀懂人文精神,在審美體驗中堅定文化自信。那些包含革命樂觀主義的作品,以其昂揚向上的精神力量,生動詮釋了中華民族在艱難困苦中百折不撓,奮勇向前的精神品格。

(圖為團隊成員此次實踐活動合照)
未來,湘潭大學機械工程與力學學院將以此次活動為起點,讓紅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脈。我們將牢記"文藝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在實踐中傳承革命文化,在創作中弘揚紅色精神。此次活動既是紅色教育的生動課堂,也是非遺宣傳的創意起點。實踐團將通過“藝術賦能+非遺創新”的模式,讓紙影這一傳統技藝成為傳播紅色文化的新窗口,為鄉村文化振興注入青春力量。讓藝術之光與信仰之火交相輝映,共同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