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上午,浙江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師教育學院)“智育星火·匠心卓創”暑期實踐隊走進江山市鳳林鎮白沙村,在村書記鄭日福的帶領下,以面對面訪談、村志館實地參觀、村內農戶走訪等形式,深入了解白沙村歷史和文化發展脈絡。
白沙村原為庫區移民村,2002年整村搬遷至鳳林鎮盛山后,以木材加工、食用菌種植、鄉村旅游為主導產業,形成了良好的發展態勢。其中,村內文體事業發展蓬勃,所編纂村志開創全國先河,榮獲“全國鄉鎮體育健身示范工程”稱號。2020年,白沙村入選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2024年獲評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村,彰顯了鄉村發展的蓬勃活力與豐碩成果。
在白沙村黨群服務中心內,鄭日福與團隊成員們圍坐暢談,全面介紹白沙村書寫“美好生活”的奮斗故事。在科普教育方面,白沙村每年通過開展“春泥行動”、大學生支教活動等助力教育共富;在工程實踐方面,村內聚焦食用菌產業,精心打造集栽培、采摘、保鮮、銷售于一體的全鏈條體驗工程,賦能產業發展;在文化建設方面,白沙村深耕規范化村志編纂工作,同時結合國防教育、軍區文化共建及體育文旅活動提升鄉村治理效能。這些扎實的舉措,生動體現了白沙村“白手起家,沙聚成塔”的非凡韌勁。
“白”手起家,產業致富
菌菇朵朵,匯零散成沃野;原木段段,化方寸筑廣廈。在村黨員干部的帶領下,白沙村的食用菌種植已建成50余個標準化種植大棚,發展為年產量800余噸的產業體系。木材加工也從板材初加工發展成涵蓋細木工板、生態板等品類的深加工基地,其生產鏈下的家具產品走進千家萬戶。從白沙村特色產業致富道路里,團隊成員們切實感受到,村內呈現出“老人不空巢,夫妻不分居,兒童不留守”的幸福圖景。
“沙”聚成塔,文體共興
白沙村以村志特色與體育發展為抓手,扎實推進文體事業融合發展。2004年10月10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到白沙村調研指導工作。他對白沙村村志的編寫工作給予了高度認可,并提出了要“把村里搬遷的大變化寫進新村志里去”的中肯建議。“從習總書記下車的那一秒,白沙村就開始走上了脫貧共富之路。”正如村口“把村志編好用好,把日子越過越好”的石刻標語,這里四部《白沙村志》的編纂開創全國村志先河。“我們是五年一張全村福,十年一個百家宴,二十年一部村志。”鄭日福如是分享。村志留痕的歸屬感正是白沙村“聚沙成塔”文化凝聚力的生動寫照。
“一張球桌,從文體到文旅”。除此之外,白沙村體育事業也蓬勃發展,現已建成6000平方米文體廣場和1300平方米室內體育館,自2005年首創新春農民運動會以來,村內已成功舉辦插秧比賽、鋸木競技等多種特色項目活動,旨在讓體育成為聯結村民、增強集體凝聚力的治村法寶。
從移民新村到共富標桿,白沙村的傳奇故事里,藏著“白手起家”的闖勁,蘊含“聚沙成塔”的智慧。這份致富共興的經驗將得到推廣傳播,其示范效應必將為人們了解鄉村振興、投身共富實踐提供生動案例。
文字|吳錦怡 高安祺
圖片|桑丹妮
一審|李峰 二審|王曉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