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課堂到田間 大學生把健康知識送到村民家門口
“張阿姨,您這血壓有點高,平時炒菜要少放鹽,試試我們教的這個動作。”7月2日上午,績溪縣華陽鎮的健康服務點前,安徽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學院星火青年志愿服務隊的隊員們正忙著為村民測量血壓,隊員劉暢一邊記錄數據,一邊手把手教村民做“調理脾胃須單舉”的八段錦動作。這場將健康服務與知識宣講融為一體的活動,讓當地村民在家門口就學到了實用的健康知識。
清晨6點,隊員們就已經搭好了服務點的帳篷。幾張折疊桌拼在一起,一邊擺放著血壓計、血糖儀和艾灸盒,另一邊整齊碼放著藿香正氣水、感冒靈等常用藥品,墻上還掛著《鄉村常見病癥中醫調理手冊》海報。“我們提前打聽了,村里老人多,頸肩腰腿痛和高血壓是常見病,所以特意準備了針對性的服務和宣講內容。”服務隊指導老師李醫生說。
7點剛過,就有村民陸續趕來。72歲的汪大爺第一個坐下,他說自己肩膀疼了半年,抬胳膊都費勁。隊員們先為他測量血壓,確認正常后,推拿專業的張萌開始為他按摩肩井穴:“大爺您放松,這個穴位能緩解肩膀酸痛,平時您自己也可以用拳頭輕輕敲。”按摩的同時,她還講解起中醫原理:“中醫說‘不通則痛’,肩膀疼多是因為氣血不暢,艾灸和按摩能幫著‘通氣血’。”說話間,另一名隊員點燃艾灸條,在距離皮膚3厘米處溫和施灸,汪大爺瞇著眼睛說:“熱乎乎的,真舒服!”
在血壓測量區,隊員們的宣講更是“見縫插針”。“李奶奶,您的血壓是150/90,稍微有點高。”隊員王浩拿出一本《高血壓中醫養護手冊》,“您看,這里寫著少吃腌菜、少喝酒,多吃芹菜和木耳。還有這個‘按揉太陽穴’的方法,每天做兩次,對降壓有幫助。”他怕老人記不住,還讓同行的隊員用手機把要點錄成語音,“您想不起來就聽聽這個。”
活動現場,最受歡迎的當屬“三伏貼咨詢臺”。許多村民聽說三伏貼能防治冬病,都來打聽。隊員們耐心解釋:“不是所有人都適合貼敷,孕婦和皮膚過敏的人就不行。”他們還制作了“三伏貼禁忌表”,用大號字體寫著“貼敷后忌生冷、忌洗澡”等注意事項,方便老年人查看。58歲的程阿姨打算給孫子貼敷,隊員們詳細詢問孩子的體質后建議:“孩子容易上火,貼敷時間要短一點,2小時就夠了,要是皮膚紅了就趕緊揭下來。”
藥品發放區同樣熱鬧。隊員們不僅贈送藥品,更仔細講解用法:“這個感冒靈顆粒,一次一袋,溫水沖,飯后喝;藿香正氣水治中暑,喝的時候可以對點溫水,沒那么辣。”針對村里常見的蚊蟲叮咬,他們還準備了自制的薄荷膏,“這是用薄荷腦和凡士林做的,抹一點能止癢,比藥膏安全。”村民們接過藥品,連連道謝:“你們不僅送藥,還教我們怎么用,比藥店的服務員還細心!”
上午10點,八段錦教學如期開始。隊員們帶著30多位村民在空地上列隊,一招一式地示范。“兩手托天理三焦,左右開弓似射雕……”隨著口令聲,大家認真模仿。65歲的胡阿姨學得格外投入,她笑著說:“平時干農活腰老疼,跟著練了一會兒,感覺身子骨都松快了。”隊員們趁機講解:“八段錦能調理氣血,特別適合咱們農民朋友,每天早上練10分鐘,比吃補品管用。”
活動間隙,隊員們還針對村民的疑問開展“微宣講”。有人問“夏天能不能吃阿膠”,隊員們解釋:“阿膠是補血的,但夏天容易上火,最好搭配菊花一起吃;”有人說“晚上睡不著”,他們建議“睡前用艾葉泡腳,能安神助眠”。這些接地氣的解答,讓村民們連連稱贊:“這些孩子講的都是咱老百姓能用得上的知識。”
中午12點,服務點的帳篷收起時,隊員們已經為120多位村民提供了服務,發放藥品80余份,手冊150本。看著村民們滿意的笑容,隊員劉暢擦著汗說:“以前在學校學的都是理論,今天才知道,能把知識講得讓老人聽懂、愿意用,才是真本事。”李醫生則在總結時說:“基層醫療的‘最后一公里’,不僅是距離上的,更是認知上的。我們送健康知識下鄉,就是要幫村民們打通這個‘認知關卡’。”
這場從清晨持續到正午的活動,沒有華麗的舞臺,卻讓健康知識真正走進了村民心里。正如隊員們在日記中寫的:“績溪的山路或許崎嶇,但只要我們一步一步走
作者:何婭婷 來源:三下鄉
掃一掃 分享悅讀
- 青春踏尋鄉土記憶 實踐解碼文化根脈
- 2025 年 7 月 3 日,福建農林大學農學院 "青春賦能鄉村興,深耕沃土助振興" 實踐隊赴莆田秀嶼區鄉村記憶檔案展示館開展 “三下鄉” 活
- 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