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名海軍!”為何西南山區小鎮的孩子會與大海結下不解之緣?為了解開這一疑問,中醫學院2025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選擇在山東艦航母編隊開啟香港訪問的同一天,走進海軍愛民學校——文峰小學,開展系列活動。
山海情牽二十五載,文峰盛開“善美”
校長姚中華的團隊深情講述了學校與海軍的深厚淵源。他回憶道,25年前,在時任團縣委書記推動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的對口幫扶項目在此落地,由此開啟了東海艦隊長達25年的持續援建。最初,學校教學樓條件簡陋,如今已經建起學美樓、儉美樓等基礎設施,可容納2000多名學生、42個教學班。海軍的支持助力大山里的孩子走向更廣闊的未來。
(姚中華校長,肖文清攝)
大小同堂,一堂穿越時空的思政課
實踐服務團帶隊老師為40余名文峰小學和志愿團學生,帶來了《青囊筑夢強軍志,烽火淬煉少年魂》主題思政課。她帶著同學們一同回顧了中國131年間“向海圖強”的歷史,從黃海悲歌到深藍交響,背后是甲午海戰中以身作矛、慷慨赴死的“致遠”艦,是“中國航母之父”劉華清將軍墊腳望向美國航母的渴望,是無法返航的81192戰機,也是三艘巡弋深藍的鋼鐵巨艦。航母甲板上艦載機呼嘯升空,噴薄的尾焰照亮的不只是鋼鐵巨艦,更是一個古老民族篳路藍縷擁抱海洋的覺醒之路。
課后志愿者們帶著小朋友一起學習中醫藥文化知識,開展包香囊活動。志愿者的耐心指導下,孩子們興致勃勃地動手制作草藥香囊、中藥相框。一雙雙小手巧思妙制,活動現場很快擺滿了充滿童真與敬意的作品。縷縷藥香,寄托著對健康、和平的祈愿。
縷縷藥香中,山東艦模型靜靜立在平靜“海面”上,志愿者們與小朋友手牽手許下未來的愿望,等待在下一個春天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