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扎實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賡續紅色血脈,更好的開展紅色文化研究與應用,湘潭大學機械工程與力學學院赴響塘鎮暑期實踐團,奔赴偉人故里韶山,開啟了為期一天的紅色文化研究探尋實踐活動。這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既是一堂生動的思政大課,更是一次滌蕩靈魂的精神淬煉。

圖為實踐團成員在毛澤東廣場緬懷偉人的畫面。周宇豪 供圖
清晨團隊成員抵達毛澤東廣場,薄霧漸散,朝陽初升。毛澤東廣場莊嚴肅穆,高達10.1米的毛澤東同志銅像巍然矗立,該高度特意選取以紀念新中國十月一日誕生的重要時刻。調研團隊成員身著統一隊服,通過莊重的列隊儀式,向毛澤東同志致以崇高敬意,深切緬懷其為國家獨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奮斗一生所建立的不朽功勛。
隨后團隊成員們沿著蜿蜒的村道,來到毛澤東同志故居。這座典型的南方農家宅院,青磚灰瓦,木格門窗,1893年,一代偉人在此誕生。斑駁的木門,堂屋里的八仙桌、灶臺邊的水缸、臥室里的雕花床,每一處細節都保持著當年的模樣。

圖為實踐團成員參觀毛澤東故居的畫面。周宇豪 供圖
講解員講述了少年毛澤東在此勞作、學習的故事,團隊成員俯身凝視陳列的農具、書籍,就如同看到那個在田間地頭奔跑的少年,如何在艱苦環境中孕育出改天換地的偉大志向。步行五分鐘,便是南岸私塾舊址。這座古色古香的建筑,曾是毛澤東接受啟蒙教育的地方。教室里,泛黃的《三字經》課本、刻著“毛澤東”字樣的硯臺,將時光拉回到1896年的秋天。講解員講述少年毛澤東在此誦讀經典、寫下“獨坐池塘如虎踞”詩句的故事,團隊成員也在充滿墨香的氛圍中,深刻體會到知識啟蒙與家國情懷的交融。
接下來,調研團隊走進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這座氣勢恢宏的建筑,通過“立志救國”“開天辟地”“建國創業”等七大主題展廳,全景式展現了毛澤東波瀾壯闊的一生。2800余件珍貴文物中,既有青年毛澤東求學時批注的《倫理學原理》,也有長征途中使用過的馬燈,更有開國大典時穿過的中山裝。透過展柜,同學們仿佛看到戰火紛飛中,偉人以卓越的戰略眼光指揮千軍萬馬。在多媒體互動區,VR技術還原的“中共一大”場景,讓同學們“置身”嘉興南湖的紅船之上,沉浸式感受革命火種點燃的歷史瞬間。

圖為實踐團參觀毛澤東紀念館的畫面。周宇豪 供圖
此次韶山紅色實踐活動,通過“看、聽、悟、行”相結合的方式,讓青年學子在歷史現場接受精神洗禮,在紅色文化中汲取奮進力量。未來,湘潭大學機械工程與力學學院也將繼續深化紅色教育實踐,引導青年學子厚植家國情懷,以青春之名書寫新時代的奮斗篇章。(指導老師 傅燕翔 通訊員 趙睿宜 羅米亞 秦瑞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