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探究基于江豚等水生生物保護的長江生態發展路徑,6月26日,河海大學江豚保護暨長江生態發展調研團于南京市開展了為期六天的系列實踐活動,通過實地參觀、調研采訪、社區宣講等多種形式,深入了解長江生態保護現狀,積極傳播江豚保護與長江生態發展理念。
6月26日上午,調研團走進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鐵心橋模型試驗基地,在專業講解員的帶領下,深入參觀四大核心試驗廳——通航試驗廳、白鶴灘試驗廳、土工離心機試驗廳和長江下游試驗廳,講解員從專業視角分析長江航道發展以及兩岸經濟、生態建設的重點和難點,著重講解水利科研在港口、航道等發展發揮的核心作用,以及長江下游流域未來發展方向,為團隊研究提供重要理論基礎。
講解員為調研團介紹離心機
參觀結束后,調研團與科研專家開展專題座談會。在答疑環節,吳教授、杜教授圍繞長江河道人工干預與自然修復的關系、航道工程對經濟生態的影響等問題,結合典型案例深入剖析,為團隊研究明晰方向,完善研究思路。
團隊成員于傲正向教授請教
調研團在南科院嚴愷銅像前合影
當日下午,調研團前往濱江建設規劃展示中心。通過專業講解系統了解南京濱江生態治理實踐。展廳以新舊對比、沙盤模型、多媒體影像等多元形式,呈現了生態修復、產業轉型等領域的治理成效。期間,調研團對前來參觀的學生團隊進行了調研采訪,以了解青年學生對長江建設保護的觀點。
團隊成員對學生進行調研采訪
6月27日,調研團繼續深入實地開展調研,來到幕燕濱江風貌區和魚嘴濕地公園,成員對不同年齡段、不同身份的游客進行調研采訪。調研重點圍繞長江江豚生存現狀等問題,通過問卷及訪談了解公眾對江豚生存情況、威脅因素的認知,以及保護活動參與度,并探究公眾對江豚習性等珍稀物種的了解深度。
團隊成員于學錦采訪退伍老兵
6月28日,調研團走進長江江豚科教中心。在長江江豚科教中心科普宣傳者張藝煒老師的帶領下,調研團開啟了一場沉浸式生態學習之旅。
參觀結束后,調研團與科教中心張老師展開深度訪談,聚焦長江生態保護的實踐與挑戰。針對大學生在生態保護中的角色,張老師提出四點建議:轉化科研成果為大眾科普內容、調研不同群體保護認知、組建志愿講師團開展科普、深入社區舉辦互動沙龍。這些建議為團隊后續行動指明了方向。
訪談尾聲,調研團代表河海大學向長江江豚科教中心授予“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銅牌,以此表達對科教中心在長江生態保護領域所作貢獻的誠摯謝意。
團隊成員向長江江豚科教中心授牌
6月29日,調研團將目光轉向社區,走進牛首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社區宣講活動,以科普傳遞生態保護理念,用實踐助力長江生態守護,同時圍繞江豚展開系統宣講。團隊成員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孩子們講授相關知識。在手工制作環節,團隊成員引導孩子們以手工創作傳遞對長江水生生物的關愛。
團隊成員熊婧雯為孩子們科普宣講
6月30日和7月1日,調研團開展了兩次線上科普宣傳活動,為無法線下參與的學生提供了學習途徑,吸引了大量聽眾。
團隊成員進行線上科普
目前,團隊已與科教中心就結對共建事宜展開洽談,期待雙方早日開展深度合作,共同為長江生態保護事業注入青春活力,探索綠色發展新路徑。
團隊成員與工作人員交流細節
此次實踐活動,江豚保護暨長江生態發展調研團通過一系列豐富多樣的活動,深入了解了長江生態保護的現狀的同時,廣泛傳播了江豚保護和長江生態發展的理念。未來,調研團將繼續深入開展相關實踐活動,為長江生態保護事業貢獻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呼吁更多人加入到保護長江、守護江豚的行動中來。
撰稿人:王檸悅
江豚保護暨長江生態發展調研團
2025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