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向美優)為積極響應鄉村振興戰略號召,充分發揮學科專業特長,推動地方特色產業繁榮發展,吉首大學“碳氫氧”五彩繽紛社會實踐團經過周密策劃,于2025年6月29日舉辦楊柳鄉白酒產業專項培訓。此次培訓緊密圍繞當地白酒產業實際發展狀況與面臨的關鍵難題,通過全面系統的專業知識講授,旨在幫助團隊成員夯實理論基礎,為后續深入產業實踐、推動產業創新升級提供有力支撐 。
楊柳鄉包谷酒產業頗具規模,現有35至36家白酒作坊,年產量約60-70萬斤。然而,其專業標準化現狀不容樂觀。生產上,依賴傳統經驗式操作,蒸餾仍采用燒柴、燒碳等落后方式,缺乏科學規范的流程。以糧食轉化率為例,100公斤玉米僅能產出約30公斤酒,遠低于標準化生產水平。酒品質量也因缺乏統一標準而參差不齊,酒精度數在50-70度間大幅波動,且玉米品種混雜、生產流程隨意,導致酒質穩定性差。在品牌建設與市場競爭中,無標準化的產品難以獲得消費者信賴,制約了產業的市場拓展。
培訓現場,余佶老師直擊痛點,圍繞白酒國家標準展開深度解讀。針對現行GB/T26761-2011及即將發布的GB/T10781.15-202X,從感官指標到理化要求,結合楊柳鄉包谷酒生產實際,細致剖析檢測、取樣流程,強調檢測必須嚴格遵循GB/T10345。在發酵工藝環節,他點明當前7天短發酵的弊端,詳細講解15-21天低溫長發酵這一標準化工藝的優勢與操作要點,助力提升酒品質量。
余佶老師多次強調,專業標準化是楊柳鄉包谷酒產業破局鄉村振興的關鍵。在鄉村振興戰略下,酒業的標準化發展至關重要。標準化不僅能提升包谷酒的品質與穩定性,打造區域特色品牌,增強市場競爭力,還能帶動上下游產業發展,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促進農民增收。通過規范生產流程、廠區布局及檢測標準,加強專業人才培養,引導作坊向規范化方向改進,楊柳鄉包谷酒產業有望從“小散亂”走向“精而強”,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柱產業 。
此次培訓是吉首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深化“三下鄉”服務地方產業的又一有力舉措。未來,學院將持續關注楊柳鄉包谷酒產業發展,開展更多專業標準化培訓與技術指導,助力產業在鄉村振興道路上實現高質量發展 。